跳到主要內容

葉兆輝、柳琳﹕中國人10個健康願望的反思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24日 22:35
2013年05月24日 22: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前不久《環球時報》旗下的《生命時報》聯合搜狐網、新浪網等主流網站進行了一項數千人參與的「中國人的10個健康願望」大型網絡調查。排名第一的願望最質樸也最容易理解——「全家人身體都健健康康」,然而緊隨其後的兩個則令人唏噓,「吃到安全、放心、高質量的食物」和「加大力度治理空氣污染,讓我們放心呼吸新鮮空氣」。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吃和呼吸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可是國人卻連這點都滿足不了,這對於一個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軍事、體育、科技事事爭第一的國家來說,實在是一個大大的諷刺。香港的空氣污染,也阻礙了吸引優秀人才來港原因之一。國內層出不窮的毒奶粉、地溝油、染色饅頭、假雞蛋,染有化學物質的白米和米粉,日益頻繁的沙塵和霧霾天氣,幾乎已污染殆盡(90%)的城市地下水,這一切不僅說明了在國人「一切向錢看」的趨勢下,儒家精神所強調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演變成為了一己私利「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心態,此外也證明了國家過度追求GDP高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誠然,國家一定要發展(development),但不一定等於不停追逐增長(growth)的高位數字,而應該注重在質量上提升。硬件上的進步要與軟件上的進步相配套,轉變太急,差距太大,製造了不單止是城鄉的收入的差距,更給與有權人士機會貪腐和衍生了不少與社會普羅大眾的矛盾,為整個社會帶來混亂和不安。


中國需追求可持續的發展

有人說中國現在的亂象都是因為實行一孩政策的幾十年來各地強制墮胎或為了選擇性別而墮胎,導致人們早已為求達到目的輕視生命。儘管這種過度單一簡化的推演,筆者不敢苟同,但其中提到的國人對生命缺乏尊重的癥結卻不無道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講的是「發展才是硬道理」,演化到個人的版本就是專注於在學習或事業上爭贏同儕。於是對人性的關懷就因為無法創造可以用金錢或數字衡量的實質效益而被忽視。中國式德育一直以來強調的都是國家、社會的利益大於個人的利益,為了大我可以犧牲小我,於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就很難得到應有的尊重。發展是硬道理這種單一想法,是否合宜?現今小撮人為了小我的利益而罔顧整體大我的福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