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之鋒﹕始於承傳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25日 06:35
2013年05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網絡掀起熱話討論港人應否參與六四晚會,爭論點並非血腥屠城有否發生,而是本土派與大中華派壁壘分明地為着支聯會的口號口誅筆伐,種種標籤讓網絡充斥各種表態,那倒不如問問自己首次參加集會是什麼時候?對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春夏之交讓他們目睹政權讓鮮血沾滿廣場每一處,更體會民主自由並非唾手可得之物,八九十後年輕人的政治啟蒙起點還是始於維園燭光,六四烙印還是深深印在港人心中。


今天高喊「建設民主中國」便迅即被歸邊為大中華派,指控為罔顧本土利益,難道此話真如敏感詞一般?擁抱普世價值的世界公民,期盼中國能夠實現民主本應超越愛國與否的爭論,正如港人聲援馬來人實現政黨輪替,為台灣總統大選喝彩,澳洲工會來港聲援碼頭工人。六四的意義是多元的,絕不限於對國家的認同及情懷,更有着我們對普世價值的渴求,以及對學生的敬佩之意。


關鍵在於我們以什麼態度看待在心中難以磨滅的烙印,如只是自我療傷年復一年點下燭光,單悼念為民主自由捨身的學子,我只覺愧對當年擋下坦克的血肉之軀,深知中國民主遙不可及,我想給予八九學運最佳的回應便是超越儀式繼承學運精神,皆因六四的詮釋權從不在支聯會手上,你我也能勾畫和尋覓六四對自己的意義,在有限的能力和空間在小島爭取民主,學運的承傳便是「在地」抗擊中共在港形成的犬儒思想,讓公民重奪均等的政治權力。


可能你也厭倦維園哭喪的聲音,但我們從不因支聯會參與六四晚會,亦不因民陣參與七一遊行,正如大家也不因學民思潮走進公民廣場,明天參與支聯會遊行後直闖中聯辦,向不義政權表述港人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就是實踐學運精神的第一步。


作者是學民思潮召集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