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日前表示,應檢討行政會議制度,提升行會成員職能。多名現任及前任行會成員均表贊同,但認為現今行會與港英年代不盡相同,指殖民地年代行政局充斥英資財團商界代表,重返以往安排是不可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稱,行會回歸前後運作相若,重申當局會聆聽意見,期望提出建議者可具體闡述。
港督多委任英資大班
回歸前的港督,多委任本港政商界精英及匯豐大班進入行政局。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延續做法,直至2002年落實高官問責制,行會才改由官員主導,並開始加入政黨代表。曾蔭權接任特首後,再次引入大量商界精英,梁振英基本上延續曾蔭權做法,但加入一些「梁粉」(見圖)及專業人士,但少了大班或大財團人士。
譚志源表示,《基本法》列明行會職能、組成及運作,「回歸前後都是相若」,認為提出建議者,可更具體闡述心目中的建議,特首辦願意聆聽各方面意見。
至於外間要求行會成員申報債務狀况,譚志源表示政府未擬改革制度,他引述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去年針對特首及行會申報制度的獨立檢討委員會報告,指現制度行之有效,成員毋須作常規性申報。
行會成員李慧琼認同曾鈺成說法,認為現時行會與港英年代功能有別,成員分量不同,全因政治環境有變化,「當年立法局未有直選、政黨,亦沒有問責制,行局可發揮內閣功能」,現時若如港英年代般委任匯豐等英資大班,或馬會董事是不可行。她稱,特首梁振英長期擔任行會召集人,相信對方會思考如何發揮成員角色。
李慧琼﹕制訂政策應早諮詢行會
李慧琼說,問責官員主力制訂政策,但認為行政機關可於政策制訂的不同階段諮詢行會意見,如制訂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讓行會成員更早知悉進度及合理參與,「而非最後定稿才知悉」。
李鵬飛﹕發鈔銀行代表也沒有
前行政局成員李鵬飛表示,以前行政局成員掌握實權,局內只有3司做官方代表,行政局由非官守成員主導,各人對外要口徑一致,指現時行政會議內,「連發鈔銀行的代表也沒有」,質疑行會成員是否夠代表性。至於行會制度該如何改革,李鵬飛則說﹕「未諗掂!」
港督多委任英資大班
回歸前的港督,多委任本港政商界精英及匯豐大班進入行政局。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延續做法,直至2002年落實高官問責制,行會才改由官員主導,並開始加入政黨代表。曾蔭權接任特首後,再次引入大量商界精英,梁振英基本上延續曾蔭權做法,但加入一些「梁粉」(見圖)及專業人士,但少了大班或大財團人士。
譚志源表示,《基本法》列明行會職能、組成及運作,「回歸前後都是相若」,認為提出建議者,可更具體闡述心目中的建議,特首辦願意聆聽各方面意見。
至於外間要求行會成員申報債務狀况,譚志源表示政府未擬改革制度,他引述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去年針對特首及行會申報制度的獨立檢討委員會報告,指現制度行之有效,成員毋須作常規性申報。
行會成員李慧琼認同曾鈺成說法,認為現時行會與港英年代功能有別,成員分量不同,全因政治環境有變化,「當年立法局未有直選、政黨,亦沒有問責制,行局可發揮內閣功能」,現時若如港英年代般委任匯豐等英資大班,或馬會董事是不可行。她稱,特首梁振英長期擔任行會召集人,相信對方會思考如何發揮成員角色。
李慧琼﹕制訂政策應早諮詢行會
李慧琼說,問責官員主力制訂政策,但認為行政機關可於政策制訂的不同階段諮詢行會意見,如制訂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讓行會成員更早知悉進度及合理參與,「而非最後定稿才知悉」。
李鵬飛﹕發鈔銀行代表也沒有
前行政局成員李鵬飛表示,以前行政局成員掌握實權,局內只有3司做官方代表,行政局由非官守成員主導,各人對外要口徑一致,指現時行政會議內,「連發鈔銀行的代表也沒有」,質疑行會成員是否夠代表性。至於行會制度該如何改革,李鵬飛則說﹕「未諗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