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3批百億iBond(通脹掛鈎債券)下月4日開始認購,市場普遍預料認購反應理想。根據19家券商對未來3年的通脹預測為3.86%。不過,城中各行各業的名人似乎對抽iBond3的興趣不大,受訪的10位名人之中,只有4人表明會買入。他們均指出,將錢放在銀行的利息低,故今次獲政府「包底」,可算是穩賺不蝕的投資。至於其他不打算認購的名人,則認為申請手續繁複,而且回報不算高,無謂浪費時間。
政府、金管局及兩間安排行匯豐(0005)及中銀香港(2388)的代表,昨日宣布發行細節。與之前兩次相同,發行額最多100億元,債券年期為3年,每6個月派一次息,債息與本地通脹率掛鈎,同樣保證最低息率為1厘。
陳家強﹕難說是否最後一次發iBond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在會上表明,即使市場認購反應熱烈,亦不會增加發債規模,而目前難以預測今次會否是最後一次推出iBond。他只表示日後做決定時,會考慮包括市場息口,以及有否其他更具吸引力的產品等因素。
儘管美國10年國債孳息率近日升至2厘以上,陳家強稱不會減低iBond的吸引力,而現階段當局亦未將美長債息率,列入考慮的範圍內。他不願預測今年本港的通脹率,只表示去年為4.1%,有意認購的市民可以參考。美國10年國債孳息率昨晚升至2.09厘,創今年新高。
首兩批回報達13%及11%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第1批及第2批iBond的平均認購額,分別有8.4萬及15萬元,前後兩次的增幅不少,預料今次反應正面。他又指出首兩批iBond計入債價及派息,截至目前的回報分別增長13%及11%,故iBond回報頗吸引。
預測今年通脹達4.1%
政府過去發行iBond時,兩次的反應大相逕庭,2011年7月首度發行時,由於通脹尚未升溫,結果反應較冷淡,只得15.6萬人認購,僅超額認購0.32倍。相反,2012年上半年通脹較高,市民積極申請抗通脹,當時有33.3萬人申請,超額4倍。其後,通脹有所回落,而19間大行今年預期,全年通脹為4.1%,與去年底水平相若(見表)。
雖然iBond回報穩定,更是幾乎「零風險」,但市場普遍預期,獲分派的手數約3手,即使賺錢亦賺得不多。「要搞一輪手續,最後只分得數手,故之前不抽,今次亦不會抽。」中信證券國際執行董事林一鳴指出,預計iBond只能賺得數百元,故抽來沒什麼意思。
交銀羅家聰﹕好過錢放銀行
不過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表示,今次一定會抽,「打算用10萬至20萬元認購,雖則預計不會中得多,但總好過錢放在銀行又沒息收。」他笑謂,抽iBond算是向政府取回極少的免稅額。
明報記者 岑梽豪、陳悅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