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4月份整體消費物價與1年前同月比較,上升4.0%,財政預算案中預測今年通脹率會升至4.5%,但港元12個月定存年息約0.5厘,若情况持續,港元資產會被通脹蠶食,故要尋找資金出路。其實投資者預期通脹升溫,不妨買一些與通脹掛鈎產品,例如美國TIPS。
香港政府在下周也推出 iBond,以市場對本港通脹預測,今批iBond息率預期可達3厘,在低息環境下,實屬不錯的選擇。但要留意市場普遍認為2015年通脹會回落,投資者要留意通脹情况,不一定需要持有至到期。
在低息時代尋找高息產品確實不易,加上本港通脹持續升溫,當有高息產品推出時便會吸引不少捧場客。iBond上次推出時反應踴躍,投資者只獲派最多4手,一般只能獲派3手,故建議投資者以認購3手為佳。
現時,投資者可以選擇的高息產品主要有高息股、人民幣存款、人民幣債券及高息貨幣。但由於澳洲早前減息,澳元12個月定存只有2厘左右,反觀在永隆銀行敍做人民幣存款可達2.7厘,更可博取人民幣升值機會。短線認購iBond策略是若上市後債價升至106元至107元便即時沽出,再將資金轉至人民幣存款,以賺取更大利潤。
利息不多 費用豁免愈多愈好
但若長線及保守投資者就應該持有至到期,同時選擇一間較低收費的證券行或銀行。當然,市場上有另一個選擇是美國TIPS,如SPDR巴克萊TIPS債券ETF(IPE),過去3年上升了14.79%,平均年回報達4.6%。投資者若預期美國通脹加快,也可以考慮相關產品。
根據彭博通訊社調查,本港今明兩年通脹可達4%,惟通脹掛鈎債券走勢未必跟足,假設派息率只有3厘,即每手可收取300元利息,由於利息收入不多,故投資者認購時選擇證券行或銀行最好豁免大部分費用,避免被手續費侵蝕有限的回報。
有投資者希望博取派到更多手數,可能會入「大飛」認購,甚至借孖展。現時部分證券耀才、輝立及致富也設孖展認購,但孖展額由5萬至10萬元,其中只有致富沒有設孖展上限。記者曾向耀才查詢如何才能以零息孖展認購5手iBond,答覆是只可新客,在過去3個月內其中一個月佣金支出達500元,或者現有耀才客戶在過去1年佣金交易達5000元,即以耀才佣金計算,交易額要達400萬元。
中籤率低 毋須借孖展
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溫天納表示,由於巿場普遍對新iBond 反應熱烈,是次中籤率不會太高,以上次分配機制,差不多可保障每人至少穩獲一手,或最多3手,故沒有必要借孖展抽新iBond。
短線看佣金 長線看代收利息費
今次推出新iBond亦成銀行「拉客」戰場,銀行免除大部分收費,包括免收認購費、到期贖回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及二手交易費等,上商多了免場外二手市場交易費,可謂為「六免」,而花旗為「五免」,匯豐也有「四免」。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由於債價無法預計,提前沽貨抑或持有至到期宜首先考慮相關成本,譬如短炒要關注銀行的二手買賣交易費或券商的佣金收費,長期持有則須留意代收利息費。iBond回報與通脹掛鈎,債價亦隨市場通脹預期波動。投資者決定是否中途沽貨要視乎其對債價及未來通脹的衡量。
另外,要提醒認購者,若透過銀行認購就在OTC場沽貨,在證券行認購則於港交所買賣。倘若投資者在銀行認購後欲在港交所平台交易,需要向銀行申請轉倉,並支付轉倉費及等待3個工作天。部分銀行在豁免優惠中並未包括轉倉費及港交所交易佣金。
明報記者 龍彩霞
香港政府在下周也推出 iBond,以市場對本港通脹預測,今批iBond息率預期可達3厘,在低息環境下,實屬不錯的選擇。但要留意市場普遍認為2015年通脹會回落,投資者要留意通脹情况,不一定需要持有至到期。
在低息時代尋找高息產品確實不易,加上本港通脹持續升溫,當有高息產品推出時便會吸引不少捧場客。iBond上次推出時反應踴躍,投資者只獲派最多4手,一般只能獲派3手,故建議投資者以認購3手為佳。
現時,投資者可以選擇的高息產品主要有高息股、人民幣存款、人民幣債券及高息貨幣。但由於澳洲早前減息,澳元12個月定存只有2厘左右,反觀在永隆銀行敍做人民幣存款可達2.7厘,更可博取人民幣升值機會。短線認購iBond策略是若上市後債價升至106元至107元便即時沽出,再將資金轉至人民幣存款,以賺取更大利潤。
利息不多 費用豁免愈多愈好
但若長線及保守投資者就應該持有至到期,同時選擇一間較低收費的證券行或銀行。當然,市場上有另一個選擇是美國TIPS,如SPDR巴克萊TIPS債券ETF(IPE),過去3年上升了14.79%,平均年回報達4.6%。投資者若預期美國通脹加快,也可以考慮相關產品。
根據彭博通訊社調查,本港今明兩年通脹可達4%,惟通脹掛鈎債券走勢未必跟足,假設派息率只有3厘,即每手可收取300元利息,由於利息收入不多,故投資者認購時選擇證券行或銀行最好豁免大部分費用,避免被手續費侵蝕有限的回報。
有投資者希望博取派到更多手數,可能會入「大飛」認購,甚至借孖展。現時部分證券耀才、輝立及致富也設孖展認購,但孖展額由5萬至10萬元,其中只有致富沒有設孖展上限。記者曾向耀才查詢如何才能以零息孖展認購5手iBond,答覆是只可新客,在過去3個月內其中一個月佣金支出達500元,或者現有耀才客戶在過去1年佣金交易達5000元,即以耀才佣金計算,交易額要達400萬元。
中籤率低 毋須借孖展
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溫天納表示,由於巿場普遍對新iBond 反應熱烈,是次中籤率不會太高,以上次分配機制,差不多可保障每人至少穩獲一手,或最多3手,故沒有必要借孖展抽新iBond。
短線看佣金 長線看代收利息費
今次推出新iBond亦成銀行「拉客」戰場,銀行免除大部分收費,包括免收認購費、到期贖回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及二手交易費等,上商多了免場外二手市場交易費,可謂為「六免」,而花旗為「五免」,匯豐也有「四免」。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由於債價無法預計,提前沽貨抑或持有至到期宜首先考慮相關成本,譬如短炒要關注銀行的二手買賣交易費或券商的佣金收費,長期持有則須留意代收利息費。iBond回報與通脹掛鈎,債價亦隨市場通脹預期波動。投資者決定是否中途沽貨要視乎其對債價及未來通脹的衡量。
另外,要提醒認購者,若透過銀行認購就在OTC場沽貨,在證券行認購則於港交所買賣。倘若投資者在銀行認購後欲在港交所平台交易,需要向銀行申請轉倉,並支付轉倉費及等待3個工作天。部分銀行在豁免優惠中並未包括轉倉費及港交所交易佣金。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