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評論﹕同樣堪憂的中美豬肉食品安全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31日 06:35
2013年05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雙匯收購美國Smithfield食品的一大目標,是從美國引進更多豬肉製品輸往中國,然而「中國食安問題」近年鬧得太響,今次雙匯收購行動仍觸動了一些美國輿論的神經,擔心「到底會否有天變成由中國豬肉食品輸往美國」。諷刺的是,儘管中國食安幾乎天天都成冷嘲熱諷對象、形象差劣,但美國以至全球近年從中國入口的食品,卻是有增無減。中國食品果真有點像觀眾「邊罵邊要看」的電視肥皂劇。


中國食品出口有增無減

2005至2010年間,中國出口食品量增加近1倍,達到410億美元,《紐約時報》也直言,愈來愈多美國日常消費食物都是中國入口,如2011年美國人享用的蘋果汁,一半來自中國;來自中國的蘑菇加工食品和蒜頭比例,也分別達34%和27%。據美國農業部數字,美國去年從中國入口的食品達41億磅。


鑑於從中國入口食品數量持續增加,各國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很合理。但美國的食品安全同樣有很多爭議。正當一些美國輿論正就今次併購,關注雙匯前年曾捲入「瘦肉精」風波之際,其實Smithfield乃至全美豬肉產業,仍正使用多國禁用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


美瘦肉精中俄歐禁用

近十多年來,美國畜牧業對藥業巨企依賴日深,他們普遍使用萊克多巴胺作為動物飼料添加物,以助長豬牛等多生肌肉(瘦肉),減少脂肪。雖然美國FDA多番堅稱,利用萊克多巴胺作為飼料添加物,不會對食用者構成健康問題,但不少學者和國家卻不認同。有美國農民更投訴,萊克多巴胺導致牲畜過度活躍,懷疑有一成牲畜的死亡與此有關。


歐洲食品安全局亦質疑,美方實驗數據不足,且所有數據都是由生產萊克多巴胺的「龍頭」美國愛蘭可公司(Elanco)提供,並不可靠,認為無法在科學上確保對人類安全,因此禁用。


中俄等國也禁用萊克多巴胺。今年3月,中方更開始要求,從美國進口的豬肉製品,必須有第3方認證不含萊克多巴胺。Smithfield去年低調落實大幅減用萊克多巴胺,正好反映了外界對這類添加物的疑慮,同時也為雙匯今次收購掃除一大障礙。


郭濟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