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一派位昨日放榜,學額嚴重不足的北區,家長大為緊張,擔心子女被跨區派往大埔,酷熱天氣下派位中心一早已大排長龍。教育局首設「返回機制」協助約200名被派到大埔的北區學童原區升學,但機制「兩面不是人」,本地及內地家長同斥不公平,亦有家長批評政策太遲公布,影響他們的選校部署。
68%獲派首三志願
今年2.76萬名參加派位學生,僅1.88萬人獲派首三志願,滿意率68%,受跨境童湧港大受影響的北區,約400名學童被跨區派到大埔,其中200人為本地學童,本地及內地家長都大為緊張。在派位中心排頭位的本地家長劉太,清晨5時先由家姑到場,自己7時接力,她坦言擔心女兒未能獲派首志願而失眠多日,「睇我黑眼圈就知我已經唔只一兩日無瞓」,現場大部分家長都需要等候超過兩小時。
取得結果後,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有家長得悉子女獲首志願,即時高舉勝利手勢,又向在場親友高聲報喜「得咗!得咗!」兒子獲派首志願原區就讀的司徒太太直呼鬆一口氣,「為叩門準備咗一個星期的文件都唔使用,一直都唔敢帶個仔睇下將來嘅學校,下午終於可以去」。
被派大埔 家長哭訴:我就嚟癲
兒子獲派到大埔的黃太淚流滿面,激動得蹲在地上飲泣,「我就嚟癲喇」。她說,年邁的丈夫仍從事搬運工作,一心以為待兒子原區升小一,自己可做兼職減輕丈夫重擔,詎料結果未如願。黃太對「返回機制」一無所知,非常擔心。
心儀區內曾梅千禧學校的譚太,女兒被派到首10志願以外的大埔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她與丈夫同為港人,居於上水,質疑為何女兒要被迫到大埔上學。她紅着眼批評,返回機制在選校後才推出不公平,「一早知道有措施、加班,我就唔會揀大埔」,她指參加機制要接受抽籤派位,變相「無得揀」,「個名改得咁好聽都無用,唔係真係優惠到香港人」。
有雙非家長楊小姐上午到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領取「叩門」表格,兒子獲派到大埔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她表示,對該校一無所知,一家居於深圳布吉,兒子現於上水上學,每日來回已花4小時,擔心跨區到大埔會再加長交通時間。楊小姐批評,「返回機制」對跨境童不公平,「為什麼承認小孩的港人身分,但政策卻不承認」。
吳克儉:已盡力滿足各方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昨到場協助家長,重申當局未有任何通知下,日前突然批准上水鳳溪第一小學加開3班,收100個「返回生」,同時又減區內其他學校加派人頭是無誠信,並透露有學校已用相關資源請教師,「現時唔知點算,係咪要學校跟你無誠信?」質疑當局有「過橋抽板」之嫌,區內校長明日會開會商討,並約見教育局反映。
教育局長吳克儉表示,了解大家擔心和關注的地方,當局已盡力滿足各方需要,又指高興有學校在短時間內可完成登記及加班,配合局方加班安排,強調返回機制的大前提是回應北區學生原區升學需求。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