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評論﹕安倍經濟學衍生安倍外交學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2日 06:35
2013年06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安倍晉三上台後印鈔不斷,刺激股市「翻生」,其支持度也保持在高位,有望成為近年在位較長的首相。事實上,自小泉純一郎離任後,日本連出多名「短命」首相,內政不穩導致日本外交難有作為,也再沒有首相訪非洲。如今安倍首相位穩,即頻頻外訪及拉攏非洲、緬甸等中國盟友,拓展日本影響力,可以說「安倍經濟學」見效,得以開啟「安倍外交學」。


美直言頻換人難建信任

《金融時報》的分析指出,小泉2006年離任後,至今換了7任首相,有如一道快速「旋轉門」,在國際會議等場合,其他國家領袖與日揆握手打招呼後,都深信下次大型會議時,日本首相已換人,不少領袖也不願花心機與日本首相打交道。例如前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八國集團(G8)峰會時,便直接拒絕與前首相福田康夫會晤。


安倍再次拜相,是美國總統奥巴馬執政以來的第5位日本首相,據悉就連奧巴馬對此也不甚耐煩,認為是浪費雙方時間。分析稱,安倍今年訪美遭「冷處理」,除了中日關係緊張等政治因素外,日本首相頻頻換人,奧巴馬也開始懶得用心接待不知何時離任的日本首相。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亦明言,「剛見過一次面,一兩個月後就有新首相,坦白說像這樣很難建立起信任感和親密關係」。


外交積極帶挈經濟拓展

不過,安倍再次上台後情况開始出現改善,安倍上月的支持度高達76%,為2001年小泉純一郎以來民意最高的首相。即使近日安倍支持度開始回落,但其內閣支持度仍高達68%。《金融時報》的分析認為,除非安倍出現重大差錯,只要自民黨在今年7月奪得參議院的控制權,安倍有望繼續擔任首相一職至2017年,令日本政局穩定下來,政府便有能力開拓外交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安倍外交學」。


安倍上任後便提出「開展戰略性外交」,率先訪問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到2月出訪美國、4月底訪問俄羅斯及中東,除了具牽制中國的意義,也希望為日本企業殺出一條血路,對外輸出核電及鐵路技術,安倍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撰文也明言,「安倍經濟學」並非只着重本土,也放眼海外,反映日本在安倍治下,外交政策將重返積極路線。


郭濟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