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衛署長﹕亞洲城市化增播毒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3日 22:35
2013年06月03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前衛生署長、中大社區醫學榮休講座教授李紹鴻表示,鄉鎮城市化令亞洲增加多個Mega City(巨型城市),但同時增加播毒風險,例如東馬來西亞當年開始發展時,將棲宿於森林的蝙蝠逼出西遷,連帶將Nipah virus(立百病毒)也傳至西馬來西亞。預防傳染病需及早通報,李紹鴻建議衛生防護中心(下稱中心)處理內地爆發H7N9禽流感時,應定期召開簡布會讓市民了解疫情,提醒公眾做好防控準備。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H7N9禽流感在4月中旬轉趨熾烈,但衛生防護中心鮮有獨當一面向公眾交代疫情,分析科研報告,表現「不稱職」。


李紹鴻接受本報專訪表示,Nipah virus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可引致腦炎,死亡率高,1999年病毒在西馬爆發,相信是帶病毒的蝙蝠被迫由東馬西遷所致。全球化令旅行地點擴闊到熱帶森林,增加動物與人的接觸和感染風險,令傳染病風險大增。他指預防傳染病須盡早偵測、盡早通報、盡早溝通以及盡早行動,以便盡快撲息火頭。


倡衛生防護中心每周開簡布會

SARS之後,2009年全球又爆豬流感,李紹鴻說H7N9禽流感疫情於今年4月轉急,市民關注病毒會否人傳人,H7N9的死亡率及死亡年歲等。防疫注重溝通、統籌、全球共同協作,他建議衛生防護中心應該因應疫情轉變,每周定期召開簡布會,讓公眾了解疫情發展,提醒公眾做好防控準備。他指2003年前衛生署長陳馮富珍每日下午4時30分簡布SARS疫情,是政府向公眾加強溝通的例子。


彭鴻昌指H7N9疫情在4月不斷變化,防護中心聯同食物及衛生局、醫管局、醫學會和西醫工會見傳媒,中心的抗疫角色似被「隱沒」在其他組織背後。轄下的「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又遲至4月30日疫情尾聲才開會,反應與疫情脫節。


中心﹕就H7N9見傳媒6次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回應說,就H7N9禽流感的情况,政府已召開跨部門會議,並實施多項預防及控制措施。中心曾6次會見傳媒,簡布疫情及應對措施。中心透過網頁、新聞公布、電子媒介公布疫情、傳達防疫信息。中心與醫管局在4月召開「傳染病及緊急應變中央委員會」會議,討論H7N9,並在4月30日召開「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會議,會後舉行記者會。


明報記者 談誦言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