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以前我是煽風點火的,現在成了滅火隊。」回想起自己的轉型,周鴻陵半開玩笑地說。六四後很長一段時間,他仍然堅持參與民運,先後5次入獄。最後一次出獄後,他又成為《零八憲章》首批聯署人。至今,他仍然使用「周鴻陵」這逃亡時使用的筆名,他的真名叫劉會宇。
周鴻陵生於1962年,文革結束後受到內地首輪民主啓蒙影響,17歲就投身民運。他表示,在投身公民教育之前,自己參加民運仍採用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的思維,「所有的改變都要靠新的造反、新的奪權完成,不惜武裝暴動」。
六四期間,周鴻陵以企業家身分給學生捐過物資,也去過天安門廣場聲援,民運被鎮壓後,他一度被捕,但未有被即時起訴。1990年他被秋後算帳,入獄18個月。其後他回到河北邢台老家,正值農村社會矛盾因強推計劃生育政策、徵收農業稅等問題逐漸惡化,他組織了幾十名退伍軍人準備暴力反抗,更在附近山區找過打游擊的根據地,但這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90年代末,自由派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李慎之在內地傳播自由主義思想,周鴻陵開始思考「臣民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
成功推動北京街道直選
1999年,他依託自由派經濟學家茅于軾主持的天則經濟研究所,成立天則經濟研究所村民自治課題組,簡稱「天村」,也就是目前的「新時代致公教育研究院」前身。
2000年,他作為中國民主黨組黨活躍分子被捕,但在國際社會呼籲下僅被關了10天。此後,他的團隊從事基層民主研究及推進,並參與了北京九道灣街道2002年的民主試驗,令該街道成為內地首個由居民直選街道居委會的社區,多年後官方傳媒仍津津樂道。
周鴻陵生於1962年,文革結束後受到內地首輪民主啓蒙影響,17歲就投身民運。他表示,在投身公民教育之前,自己參加民運仍採用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的思維,「所有的改變都要靠新的造反、新的奪權完成,不惜武裝暴動」。
六四期間,周鴻陵以企業家身分給學生捐過物資,也去過天安門廣場聲援,民運被鎮壓後,他一度被捕,但未有被即時起訴。1990年他被秋後算帳,入獄18個月。其後他回到河北邢台老家,正值農村社會矛盾因強推計劃生育政策、徵收農業稅等問題逐漸惡化,他組織了幾十名退伍軍人準備暴力反抗,更在附近山區找過打游擊的根據地,但這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90年代末,自由派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李慎之在內地傳播自由主義思想,周鴻陵開始思考「臣民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
成功推動北京街道直選
1999年,他依託自由派經濟學家茅于軾主持的天則經濟研究所,成立天則經濟研究所村民自治課題組,簡稱「天村」,也就是目前的「新時代致公教育研究院」前身。
2000年,他作為中國民主黨組黨活躍分子被捕,但在國際社會呼籲下僅被關了10天。此後,他的團隊從事基層民主研究及推進,並參與了北京九道灣街道2002年的民主試驗,令該街道成為內地首個由居民直選街道居委會的社區,多年後官方傳媒仍津津樂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