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日「印銀紙」 遲來的醒覺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5日 06:35
2013年06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談過不少有關環球經濟和央行退市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是一個頗特別的時代,一切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初,戰後的布雷頓森林協議瓦解這事件。在這事發生後,政府可任意印銀紙,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從前的古典經濟學家認為,長遠而言,增加貨幣供應的結果,只會令物價同步上升,因此對實體經濟而言,沒有根本性和實質性的影響。


這觀點是有道理的。不過,可能忽略了某些因素。其中一點,是物價對貨幣供應增加的反應不是即時的。若果貨幣供應今天增加一倍,但明天所有物價都同樣上升一倍,那麽實際上真是沒有什麽改變的。不過,問題是在現實世界中,貨幣供應增加對經濟發揮的影響,是會有一個過程。伯南克曾寫過,在經濟大蕭條時,政府大可在直昇機上大灑銀紙,直到經濟出現改善為止。這是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但只是一個比喻。在現實世界中,政府不可能真的在天空中派錢,讓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政府印銀紙有點像把乳酪倒進乳酪杯中——假以時日,乳酪杯內不同位置的乳酪高度上升的幅度會是一樣的。不過,杯內的水平線回復平坦是需要時間。在一段時間內,新乳酪最先掉進的位置的乳酪高度是會比其他位置為高的。在現實世界中,這些位置的短暫優勢便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觀之,美國率先大印銀紙是對它最有利的,從某角度看,歐洲和日本近年才加入這個行列,可算是「遲來的醒覺」。


施慧雅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