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年容易又「六四」。正當中國人民不斷要求平反「六四」的時候,中共高層卻視若無睹,還加強打壓,不斷製造新的冤案。正是新痕壓舊痕,疊疊怨無垠。大家不禁要問:平反「六四」的阻力在哪裏呢?我想,主要有三大阻力。
三種中共自我設限的阻力
第一是來自江澤民及其他政治老人的阻力。中國今天雖然沒有當年鄧小平等「八老治國」的老人干政局面,但江澤民退而不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一個人發揮的老人干政,已比得上當年「八老治國」那樣壞事了。
江澤民雖然跟「六四」的鎮壓行動沒有直接關係,但回想他在「六四」之前,也製造了上海《世界經濟導報》事件,該報因為報道追悼胡耀邦的活動而被迫停刊,總編輯欽本立更憂憤而死。這次事件實屬「六四」事件的前奏,江澤民責無旁貸。
後來,他獲鄧小平提升為中共總書記,成為「六四」的最大得益者。他上台後,不單把政治改革束之高閣,還不斷加強政治箝控。2007年,他名義上已是全退,卻效法鄧小平「隔代欽點」,把習近平從上海提升到中央,作為胡錦濤的接班人,此舉實際上是要延續江澤民的個人權位。試想,習近平從江澤民手上延續「欽點」的權力,怎會隨便違背江澤民的意旨來平反「六四」呢?此外,李鵬等與「六四」有直接關係的當年決策者仍然在世,雖然已沒有實權,但他們出於自身的利益,只會支持江澤民的決定,繼續成為平反「六四」的巨大阻力。
第二是來自當今中共高層的集體阻力。因為「六四」的民憤積累了24年,傷痕愈積愈深,成了中共的一條政治生命線,也是一條「死線」。他們感到,如果平反「六四」的缺口一旦打開,人民就會不斷追究中共歷史上的其他過失和罪孽,包括「反右」和文革。這類事件串起來,可能令中共執政的合法性進一步受到質疑,統治地位進一步受到挑戰。
所以,不單江澤民等政治老人阻止平反「六四」,即使是新上台的中共領導人,也要維繫本身的既得利益,與江澤民等同聲同氣,誓死參與「政權保衛戰」。習近平上台後,最近傳出中共高層下達「七不講」的指示,包括不准講新聞言論自由,不准講普世價值,不准講中共的歷史錯誤,就是源於這種擔心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恐懼。
第三是來自中共統治性質所決定的阻力。從管治文化的角度看,中共其實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延續。昔日是「家天下」的王朝治國,今天則是「黨天下」的集團治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以至今天的習近平,都不屬於本身的姓氏,而是集體姓「共」。他們充其量只在取消「父傳子繼」這方面比封建王朝優勝,但管治的性質、思維、方法,沒有什麼分別。歷史上,有多少次皇帝下詔罪己?即使有,也只是一種權術或謀略而已;在中國歷史上,更甚少看到後來的皇帝指摘祖宗不該的事例。這就形成中共平反「六四」的第三種阻力。
中國已到適合推行政改的時候
可見,上述三種都是中共自我設限的阻力。他們偏執地認為,只要給人民吃飽飯,就可以繼續執政了。這也是江澤民「人權論」的核心,他認為「人權就是生存權」,只要讓人們得到基本的溫飽,就沒有其他要求了。殊不知,這正是中共思維局限的地方。時至今日,他們應該認識到以下三點:
一,今天中國的形勢和條件已到了適合推行政治改革的時候。
過去中共經常說:「先搞好溫飽和經濟問題,條件成熟了再搞政治改革。」多個事實和數據顯示,今天中國已具備政改的條件了。據聯合國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顯示:當一個社會的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當地人民的公民意識就會抬頭;當一個社會的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當地人民的政治意識也會抬頭。中共中央黨校曾派人到外國研究和驗證,也同意這個結論。如今,中國的人均收入已超過4000美元,發達地區更達5000多美元,完全有條件進行政治改革。
二,在中共領導層裏,誰能平反「六四」,誰的威望就會一下子擴大,就如當年鄧小平間接肯定1976年的第一次「天安門事件」,後來又同意毛澤東搞的「文革是一場浩劫」的結論;即使只是輕描淡寫的聊聊幾句話,也為他添上光環。如今,如果習近平能夠審時度勢,抓準機會,順應民情,平反「六四」,我相信不單不會令中共下台,還會令他們(至少習近平和新的領導層)聲望提高,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力量。
三,中國進行政改的民間條件早已成熟,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和較先進的城市(例如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更是政改先行的好地方。過去,中共只願從下而上,在農村地區找政改試點,但這些地方相對落後,試點結果自然不如人意,而中共就藉此推搪,拖延政改的步伐。相反,如果中共嘗試在發達城市進行政改,效果將截然不同。可惜,最近兩屆人大代表選舉,中共都壓制獨立候選人,說明前者根本不想政治改革。
總之,無論是平反「六四」或建設民主中國,關鍵只在於中共願意不願意。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它順應大潮,將可事半功倍,否則只會逆水行舟,遭遇更大的管治困難。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