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讓六四紀念館成為香港新地標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6日 06:35
2013年06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為支聯會籌到170萬捐款,主席李卓人表示,將預留100萬設立永久的六四紀念館。24年過去,搶救「六四」史料(包括實物和親歷者口述)的工作已經刻不容緩,而為令「六四」精神薪火相傳,香港是設立永久「六四紀念館」的最佳地點。


支聯會的「六四紀念館」早於「六四」23周年紀念日前的2012年4月在深水埗開幕,展出多項六四文物及資料(包括當年在天安門廣場拾獲的解放軍子彈殼照片,寫滿學生簽名和留言的當年往北京聲援學運的港人雨衣,王丹、柴玲等民運學生簽名的汗衫,以及歷史廊、互動區、文物區和圖書閣)。今年由於租約關係,紀念館需移師城大展出。因此,在明年「六四」25周年前,設立永久館址已是支聯會的當務之急。


在中國內地和歐洲國家,有關日軍大屠殺及納粹德國的各種紀念館,對於見證歷史,維護史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反對新納粹主義和日本右翼否認歷史的最佳利器。「六四」事件作為20世紀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建立永久紀念館,有助全面再現那段遭當局屏蔽、扭曲的歷史。


在「六四」史料蒐集方面,香港已有一定的基礎,今年「六四」前天安門母親張先玲捐出其兒子中彈的頭盔等遺物,進一步充實了支聯會的「六四紀念館」文物數量,而今年支聯會提供歷史資料,協助洛杉磯香港論壇在當地開辦「行動式」六四紀念館,亦屬創舉,顯示香港「六四」史料大本營的地位。


在蒐集史料方面,除了文件、遺物等實體文物外,亦應該參照著名猶太裔電影導演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電影《舒特拉的名單》導演)所推動建立的大屠殺倖存者視覺歷史基金資料庫(Shoah Foundation's Visual History Archive)所為,積極建立親歷者的影音口述資料,正是這些資料,催生了紀錄片《大屠殺中的倖存者》(Survivors of the Holocaust),讓世人重溫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在「六四」已過近四分之一世紀、親歷者逐漸凋零的今天,這項工作更顯緊迫。搶救「六四」史料不僅是支聯會的事,更是中港兩地人民的需要,亦是兩地人民的責任,需要協力完成。而口述歷史,既應有內地的親歷者,也應有香港的親歷者,如此才能拼合出一幅完整的「六四」畫卷。


就在今年「六四」當天,台灣民進黨立委已高調提案,要求政府設立「六四紀念館」,理由就是目前台灣有許多大陸觀光客和大陸留學生,應讓他們與台灣人民真正了解那段歷史。其實,在香港,不僅每年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已成為全球矚目的一道獨特風景線,而且每年更有3000萬人次的內地遊客來港,在香港建立永久的「六四」紀念館,不但是保存港人集體記憶的重要工程,也可讓內地遊客了解這段遭屏蔽的歷史。當六四紀念館成為香港一個新地標,維園燭光晚會成為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之時,所謂「愛國」與本土的爭議也自然化於無形。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