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鍾維傑,在其新書《樓市轉捩點》中提到,一般投資者面對最大的難題,或者最常見的錯誤是過不到自己那關,即過分依靠感性、直覺去作決定,缺乏理性思考分析一環。他又稱,現時樓市已處於整個周期的相對高位,再入市的值博率相對較低。
近期本地樓市氣氛略見好轉,但成交量仍然偏低,另一邊廂,市場擔憂美國聯儲局提早退市的機會大增,美國債息走高。在如此時勢下,普通投資者應如何自處,又應否再次入市?鍾維傑分析,本港樓市周期約16至17年(見圖),現時樓市已處於整個周期高位,入市的值博率很低。
「你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
鍾維傑又稱,講到底,投資最重要是看自己的個性,是否夠膽、進取、願承受風險的,還是傾向保守,是否「有100蚊,就算輸10蚊都唔得」?他續稱,「你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普通人容易受到感情、直覺(intuition)支配。他笑言,普通人遇到危險要即刻決定「打定走」(fight or flight),根本無從思考,這是基因決定的求生本能,但當談到投資時,應讓理智分析佔上風。
他指出,如果有多過一個物業,帳面仍是有賺的,可以繼續持有較優質物業。另外一個方案,在家庭成員許可,將手頭上升值至1000萬元的物業沽出,轉買500萬的物業自住,另外買500萬物業作投資,這樣亦會較為靈活。
鍾維傑解構,普通人買樓表面上得兩種原因,一是要安居樂業,二是投資儲蓄用途,不過這僅是最表面的一層,實際普通人買樓是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態,「畢業10年後同學間聚會,個個問到有否置業,未有樓的感到不自然」;二是炫耀財富和地位,等同要戴名表、駕靚跑車等,目的是顯得鶴立雞群;甚或是相信佛洛伊德那一套,講到最後異性吸引力(sex appeal)有關,如有一些雄性鳥類,靠搭建堅固美麗的鳥巢去吸引雌性入住。
撤資料掀波動 買樓不一定最好
既然是每個人「心底裏」都想買樓,那豈不是代表市場需求非常大,樓市長遠一定會升,或是有贏無輸?鍾維傑的答案是「不一定」,上述論調只限於政治穩定的太平盛世。翻看中國歷史,即時可想到上世紀的文革中,地主被批鬥的苦况。現時情况是,部分在1997年高峰期買入物業,至今仍未返家鄉。另外,據他的新書所言,因為樓市多了外國投資者以及資金,雖然有助推高價格,但一旦資金撤離會造成較大波動。他總結,買樓雖是好投資,但不一定是最好。
明報記者 葉浩霖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