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貸款成本低 按揭買樓餘款投資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7日 06:35
2013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陳小姐將於10年後退休,目前正在供款一份醫療保險和80萬元的危疾及人壽保障。她希望於樓價下跌時購入價值200萬的物業,並重新優化保險計劃。


餘款購高息產品賺息差

購買200萬的物業,陳小姐雖然有能力整付不做按揭,但貸款的成本低廉,我建議她以三成首期再配以按揭計劃,將140萬投資一些定息工具以賺取息差。目前本港巿面的樓按利率約為2.15厘至2.4厘,但一些本港的保證基金的回報過去7年都不少於4%,亞洲的一些以美元作結算的主權債券(如印度的債券)可享不少於7%的回報,拉丁美洲的主權債券以美元計價更可享有約10%的年度化回報!即是說每100萬元可在當中賺取利息差18,500至78,000元不等。如果想增加變現的流動性,可考慮投資在上述的保證基金或債券基金。


一般按揭的年期,原本應該是以貸款人的收入年期去規劃,以陳小姐的個案即是貸款140萬10年期(供款7988元),然而我建議先申請最長的供款年期(即26年)令每月的供款額減少至6036元,將供款的差額投放在極低風險的收息產品以賺取息差,可以有效的節省利息開支。以P(最優惠利率)減2.6厘計算樓宇供款利率,過去13年平均低於3.5厘,貸款的成本低廉,應可穩健賺取利差,萬一供樓利率大幅上升,陳小姐亦可馬上將手上資金還予銀行,不致虧損。例如鄧普頓的環球債劵基金以每兩年度的回報計算,過去20多年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泡沫、SARS、金融海嘯等均錄得正回報。又或一些穩定的保證派息基金,自06年起都有不少於每年4%的回報!


投資健康護理基金 分散風險

陳小姐現時每月收入25,000,支出為12,000,每月有現金流盈餘約13,000。可善用每月的盈餘,將部分作每月8000元、10年投資期的退休儲蓄計劃。透過平均成本法的操作,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以選擇一些中度風險的基金,例如亞洲東協市場及健康護理行業基金。全球銀髮一族不斷增加,而消費力強大,相比金融、地產、能源等,健康護理與環球經濟的相關性比它們都相對低!同時這些資產與陳小姐目前的資產相關性低,可起風險分散的作用。


按揭期間買定期壽險

與此同時手持的美金及人民幣利息不高,其實只需保留6至9個月的備用現金已經足夠,建議可保留10萬元人民幣存款,餘額可作低風險的定息工具投資,如人民幣點心債基金、環球債券基金,以得到較佳回報。


醫療保險方面,建議陳小姐繼續購買,而保費可以由定息投資工具得到的利息支付,但要注意須包括額外附加保障,令她在面臨巨大醫療支出時,現金流得到有效的保障。


然而危疾及人壽保障方面,都是沒有儲蓄成分的消費式壽險,保費會不斷增加;60歲後保費一般較40歲前高3倍以上!建議只需在樓宇按揭期間使用消費型的定期壽險,以確保承繼者在接受物業時毋須同時接收負債。


莫雲峰

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營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