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基學校協會與教育局協商逾兩年後,昨宣布原則上同意當局的撤銷資助方案,2016年8月起升小一的學生不再獲政府補貼,學費未計通脹最少加23%,即由現時每年約6.6萬元,升至最少約8.1萬元,原有學生則不受影響。
換言之,至2027年所有仍受資助的學生畢業後,英基將全面變成私立國際學校。
英基學校協會主席唐家成表示,管理局於上月21日會議已原則上接受當局建議,直至昨日才正式收到教育局批核的建議書,「雖然不是最完美,但可以接受」。他透露,將於本月11日及14日舉行兩場家長會聽取意見,本月18日作最終決定,之後教育局會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匯報。
至少加至8.1萬 未計通脹
唐家成透露,學校80%開支為教師薪金,為確保教育質素,未有計劃開源節流,加上現時英基學費偏低,不擔心加費後會收生困難。他又稱,未來3年資助不變,但到2016年起的小一才正式失去補貼,屆時學費最少加23%,另會因應通脹調整。他說,8月履新的新任行政總裁Belinda Margaret Greer將有充足時間應付今次挑戰。
另外,政府資助3年內不變,即今年入讀英基幼稚園的學生,升小一後可繼續享有資助直至畢業,不會失去預算。
2027年變私立國際學校
英基學校協會屬下有20間學校,大部分是國際學校,每年學費收入逾9億元,但同時受政府資助2億多元,佔收入逾20%。2012/13學年,英基第1至6年級每年學費約6.6萬元、第7至11年級為9.8萬元、第12至13年級則為10.2萬元。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英基最大尷尬是學校性質處於「灰色地帶」,「大家覺得似香港私立學校,但若有公帑資助就要政府監管,否則不能長此下去」。他認為雙方已磋商多時,當局的建議在現有制度上合理,「令英基不至於突然出現大變動」。他又說,英基3年後逐步大加學費後,或對中產家長帶來較大經濟壓力。
陳家洛:一歲兒子或棄讀英基
有4名女兒在英基讀中小學的立法會議員陳家洛稱,削減資助不影響4名女兒,但現時1歲的幼子則考慮打退堂鼓,放棄入讀英基。他認為英基創立使命為「affordable education」,照顧到可負擔得到英語國際學校的回流港人或來港工作的外國人,批評當局建議短視,迫使英基收取國際學校收費,令這群中產少了一個選擇。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