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管枱布制服 酒樓布草房式微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13日 21:35
2013年06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粵式酒樓文化源遠流長,由大廳至廚房的人手、工序各有講究,惜業界近年承受通脹、工資與市場轉變等衝擊,不少傳統工種逐漸式微,包括昔日為酒樓枱布作補丁、摺疊宴會席巾的「布草房」工種。現年64歲的陳潤英,擔任酒樓布草房管工逾20年,「靠一雙手管一間房」縫補與分發逾百員工制服,觀乎每日摺疊飲宴席巾之數,已可略知酒樓業績,從中窺見社會經濟變遷。不過現今供應商推出一條龍服務,早就取代布草房大量工作,英姐認同工種漸被淘汰,退休後相信也難找後繼承傳。


摺席巾 洗熨制服

舊式酒樓熨摺員工制服、縫補大廚制服,以至為宴席枱布補丁,都是由酒樓內布草房工友負責。穿過「九曲十三彎」的酒樓長廊,有一間百呎不足的斗室,掛滿一件件員工制服、一張張宴會枱布,所謂「布草房」正正於此,管工整理着酒樓的布料項目,看似簡單,卻不可輕視。


資深的英姐見證傳統酒樓興衰,笑言屬興旺期的90年代,凡大排筵席,工作量必然大增,除了要多用大尺寸的枱布,也要不停將席巾摺成指定形狀,以備宴桌之用。「不過酒樓的飲宴生意愈做愈少」,03年SARS時工作量尤其大減,酒樓也打算削減有關工種,英姐遂於6年前轉往婚宴酒樓工作。


傳統酒樓宴席大減,除非轉營婚宴場地,否則就要節省開支,加上不少布草房工作已由供應商提供清洗到摺疊的一條龍服務取替,連縫補也毋須再自行處理,令布草房管工職位也愈來愈少。不過,英姐自言酒樓有此一職,總會令人特別安心,至少員工不會擔心制服洗熨後,會取錯別人的大碼衫,要一整天穿「闊袍大袖」工作;即使制服褲在工作時突然「爆胎」,也有英姐在5分鐘內解決窘境。


叙福樓:逾百人酒樓方開位

叙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指出,以往旗下的傳統酒家,每間至少有一名布草房管工打理,在80、90年代高峰期總數可達50人,但集團近年轉型為婚宴場地,只剩部分逾百名員工的場所才開設有關職位,現時旗下亦只有一間酒樓設點心車,推車工也較高峰期少九成。他坦言,酒樓部分工種易被其他方式取代,但相信不會被完全淘汰,否則也會影響基層的工作機會。


明報記者 錢瑋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