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5年後買樓 月投高息債儲首期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14日 06:35
2013年06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80後」面對社會向上流動的困難,唯有自我增值,才有機會實現理財目標。今次個案的主角陳小姐,今年29歲,現時在一家上市企業擔任秘書工作,月入1.75萬元。她正就讀特許秘書課程,預計兩至三年後可獲得專業資格,月入可增至2.5萬元。此外,陳小姐每月亦有額外收入5000至10,000元。


陳小姐持有3份保單,分別住院、危疾及儲蓄保障,每月供款共8190元。她與家人同住,每月給予家用4500元,其中一半用作按揭供款,還款期尚餘4年。她現時的理財目標是買入一個200萬元的單位自住。陳小姐還有另一個煩惱:她仍有7.5萬元政府免入息審查學生貸款未還,正考慮應否提早繳清,免付約4厘的利息。


4年後或已加息 留意按揭負擔或增

筆者認為,陳小姐財務狀况健康,沒有資不抵債的情况,加上預期4年後供完按揭並獲薪金調整,收入會上升,因此不急於提早還清欠債。事實上,陳小姐若選擇一次過清還貸款,利息支出只省下4500元。但現時陳小姐持有約11萬元資產,還款後僅剩下3.5萬元,提前還款將削弱陳小姐的投資能力。


置業計劃方面,陳小姐想買入價值約200萬元的物業,首期約需60萬元。假設陳小姐將資產中的7.5萬元投資在年回報10厘的投資組合中,每月再追加供款8000元,4年後本金加回報約58萬元,可以應付首期開支。不過,陳小姐須留意,現時市面上200萬元的物業選擇不多。另外,美國經濟改善,市場預期聯儲局將加快退市,4年後本港或已進入加息周期,須留意加息將加重按揭供款的負擔。


年輕可承受較高風險

具體投資組合方面,陳小姐表示可承受較高的投資風險。陳小姐目前投資習慣較保守,只投資了人民幣定期存款及高息藍籌股,其回報未必夠支付首期開支。筆者建議,陳小姐可按個人能力及可承受風險的程度,將部分資金配置在大中華股票基金或高息債券基金。


近日環球股市較為波動,美股受退市陰霾籠罩,區內股市走勢反覆,日經指數由高位下跌,恒指亦受累。5月份恒指下跌1.5%,相反,上證綜指同期升5.6%,跑贏區內其他股市,成交亦能配合。另一方面,5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MI與官方數據背馳,跌穿50盛衰分界線,經濟放緩加快,有機會促使內地推出刺激政策,對內地股市相信亦有幫助。


羅湋楠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 證券分析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