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金融時報》指出,即使只是上網查天氣,亦可能被10多間數據追蹤公司偵察,然後將資料轉賣給數以百計機構,當中千絲萬縷的關係令業界透明度難以增加。但美國除對兒童或涉及財務狀况的資料有一定監管外,對其他私隱的監管十分鬆散。聯邦貿易委員會正調查數據行業,藉了解其運作研究如何規管。
定義不明確 監管有難度
聯邦貿易委員會稱,很多消費者根本沒注意到「數據經紀」的存在或蒐集資料目的,即使「數據經紀」肯讓消費者查詢資料,他們也不懂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法律界人士認為,消費者就算想杜絕網上推廣活動的滋擾,亦可能要登入大量企業網站,申明退出宣傳計劃。
監管專家及業界認為,數據行業規模龐大,數據蒐集技術日新月異,若立法時「數據經紀」的定義不夠明確,可能令數千計公司受影響。由超過500個媒體及技術公司組成的互動廣告管理局(IAB),其負責人就暗示監管有難度:「在數碼經濟的世界,每個人實際上也是數據經紀。」
立法未見效 靠自我規管
美國議員近年亦試圖引入監管網上私隱的法規,但沒有明顯作用。力倡私隱立法的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洛克菲勒(Jay Rockefeller)今年又再次提出網上私隱草案,但未被看好。由於他表明不會尋求明年角逐連任,令立法可能再遇障礙,只能依賴業界自我規管。
定義不明確 監管有難度
聯邦貿易委員會稱,很多消費者根本沒注意到「數據經紀」的存在或蒐集資料目的,即使「數據經紀」肯讓消費者查詢資料,他們也不懂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法律界人士認為,消費者就算想杜絕網上推廣活動的滋擾,亦可能要登入大量企業網站,申明退出宣傳計劃。
監管專家及業界認為,數據行業規模龐大,數據蒐集技術日新月異,若立法時「數據經紀」的定義不夠明確,可能令數千計公司受影響。由超過500個媒體及技術公司組成的互動廣告管理局(IAB),其負責人就暗示監管有難度:「在數碼經濟的世界,每個人實際上也是數據經紀。」
立法未見效 靠自我規管
美國議員近年亦試圖引入監管網上私隱的法規,但沒有明顯作用。力倡私隱立法的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洛克菲勒(Jay Rockefeller)今年又再次提出網上私隱草案,但未被看好。由於他表明不會尋求明年角逐連任,令立法可能再遇障礙,只能依賴業界自我規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