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鄭明仁﹕被遺忘的辛亥革命史蹟徑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5日 06:35
2013年10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也是中華民國102歲,受到兩岸政治現實的牽制,香港多年來已沒有大規模的慶祝活動,今年亦然。年輕一代,很難想像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每年10月10日前後,香港到處都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海;最矚目的是每年此時九龍獅子山之巔近獅頭處總有一幅巨大無比的青天白日旗幟,好像從天而降一樣,令國民黨人和親台人士看見了心情激動。可惜,這一切只能從舊照片去緬懷。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政治現實不能改變,但辛亥革命歷史的史蹟卻可以被重新發現,讓後人多點了解前人走過的路。香港島中上環的孫中山先生史蹟徑就是最為人熟悉的歷史長廊,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和學生拿着相機沿着史蹟徑漫步,閱讀小冊子簡介,便可對當年孫中山先生及其革命同志在香港留下的事迹有多一分了解。歷史學者、教育界、民間組織和官方機構對這條史蹟徑所投放的心血,並無白費。


孫眉在九龍留革命足迹

遺憾的是,另一條我認為可以開闢成為辛亥革命史蹟徑的,卻一直被遺忘。在這個102周年的10月,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些前人和本人蒐集過的資料,以支持建成第二條革命史蹟徑的建議。


1908年,孫中山(孫文)的兄長孫眉舉家從檀香山移居香港,租住九龍城東頭村一間兩層高石屋,孫眉負責供養母親楊太夫人和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他向革命黨人陳少白租了牛池灣一塊農地經營農場,務農為生。從往後的歷史證明,孫眉抵港不久已與革命黨人來往,暗中支持弟弟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他所租住的九龍城石屋和種菜的農場很自然便成為「革命基地」。以下兩點可以說明:1908年冬天,同盟會黨人籌備在廣州起事,革命黨授意孫眉在他的牛池灣農場趕製多面青天白日旗幟供革命軍使用,後來陳少白恐防消息泄漏,而將製旗地點改在灣仔。1910年,殖民地政府警察局一名「卧底」(線人)被引薦到九龍城孫眉的住所舉行入會儀式,當着孫眉面前高喊:「反清殺滿洲人報祖仇」。卧底將經過報告港英政府,這些罪證便成為孫眉於同年被驅逐出境的理由。


牛池灣原居民親述歷史

據牛池灣村原居民馮德強最近接受筆者訪問憶述,他父親生前曾向他透露爺爺馮興與孫眉來往密切,孫眉常在晚上到訪「閒話家常」,爺爺可能受他影響,後來在村內發起「剪辮」運動。這點可以說明孫眉不時向村民宣傳革命。


上述資料表明,九龍城與牛池灣在辛亥革命歷史上扮演一定角色,卻不為一般大衆所知,區內建築物亦無任何標示,特區政府是否可以帶頭做些工作?還有,孫眉、孫文兄弟母親楊太夫人在九龍城去世後,下葬距牛池灣不遠的飛鵝山下百花林。若從九龍城至牛池灣,再從牛池灣至百花林之間設立若干說明標示,配以圖片,又是另一條辛亥革命史蹟徑,可與維多利亞港彼岸的中山史蹟徑遙相呼應。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