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觸木生活系列(一)
家具,我們習慣稱為家俬,筆者記憶所及,以前有幾件家俬是陪伴了父母好些日子的,及後更和我們一起經歷過數次搬家,仍然可靠可親。
現在呢?大家心裏有數,就算沒搬動過,家俬自己也會日漸鬆散或彎曲,又或因主人受不了大型連鎖店的減價引誘,家俬稍稍看膩了,便已成為垃圾站的亡魂。
如不想製造大件廢物,除了轉贈有需要者,或交到二手店轉賣,還有其他方法嗎?
環保社企升級再造
剛開張不久的「木一番」,位於葵涌廠廈,建築面積約五千平方尺的單位原為染廠,改裝後包括了工場、陳列室、存放回收家俬及木材的地方,現時由職工盟資助。和一般二手家俬店不同之處,是他們由設計師和木匠師傅合作,把回收得來的木材和舊家俬通通來個升級改造,成為自家出品,環保之餘,又能為本地市場帶來非一般的選擇,而且他們把收入扣除開支後,捐助本地另一社企「食德好」,支援食物回收項目。
而木一番的創立經過,就由他們的行政經理鄧燕梨(莎梨)來介紹吧!「木一番的成立其實聯繫了很多朋友,經歷了不少時間和汲取了各人專業意見。最初想法不太具體,只因我們職工盟轄下的培訓部有樹木管理課程,看到很多風吹雨打掉落的樹木被丟棄,好像很可惜,想問問身邊朋友有否什麼方法運用這些木材,接着先後認識到資深木匠華哥和陳師傅、環保設計師二人組Sue和Wailing、以及有管理家俬店經驗的Eric,慢慢才產生家俬店的想法,成為現時的模樣。」
談到店舖的客源、遇到的問題和目標三方面,莎梨表示現仍在起步的嘗試階段,較困難是處理回收的事宜:「因不是所有的回收家俬也能改造,實木的當然最理想,其他舊木料如木地板、村屋木樓梯扶手,以及由於重建在即、希慎的新寧大廈中將收到的柚木天花,也是很好的材料。客源方面,暫時以支持環保的人士為主,也有想找些款式特別的,甚至有餐廳的訂單。長遠來說,希望能和物業管理公司合作,進一步推動環保升級家俬,達到每個家庭都有一件就好了!」
年輕設計師 × 經驗木匠
Sue和Wailing,前者於英國修讀家俬設計,也擁有Urban Planning的碩士學歷,後者為工程師。二人女子組合早在2010年已開設環保社企,名字為DÉJÀ VU CREATION(中文意思為「似曾相識」)。售賣產品以Banner再造的袋類為主,後來重投家俬懷抱,創作出一系列升級再造家俬,最近更奪得青年社企創業者大賞2013,現時和木一番的合作可說是雙贏。與Sue談到和兩師傅的合作,她十分敬重師傅幾十年的經驗和功夫:「合作的師傅都很上心,可能是來自工會的會員,多了一份打工以外的誠意,夾了一段時間後,大家都很順暢。」剛在開工的陳師傅也說:「用回收物料做家俬沒特別困難,只是工夫多啲囉!有時接到設計師圖紙,我都會提出意見,夾吓夾吓就好快適應啦!」Sue說,「現時資金上有職工盟負擔,空間又有了,加上師傅的技術和莎梨她們行政上支援,看來很有成功的潛力呢!」說來臉上也帶着興奮的神情。
港人習慣 來得快去得快
身為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又曾於外國修讀家俬設計,Sue對香港人購買家俬的口味有何看法?「感覺上,現時很多香港人視家俬如fashion item般,比較跟trend去,例如一陣子興焗漆、一陣子又興自然風,外國用家則比較清楚和堅持自己喜歡的style。另外如地產界所言,炒風熾熱使不少香港人成了遊牧民族,什麼東西都快去快來,很難和家俬建立感情,加上住的地方愈來愈細,如何能善用空間也是個大難題。」原來在生物鏈般的影響下,地產霸權把我們對家俬的品味也扭曲了……
後記
「家俬同我哋好親密,除非企棟棟啫,否則在不同地方都會接觸到家俬,屋企、上班、餐廳……所以我好想設計出來的家俬能令人開心!」來自Sue的願望,也讓消費者重新思考購買家俬的心態,一種和我們生活如此親密的東西,是否該好好考慮才購買、才更換?只是舊了的家俬,是否可翻新或捐助給有需要的人?甚或找木一番給你改裝?其實購買一件能用上好幾年的家俬,相比更換幾件「兩三個月貨仔的霎眼嬌」可能更便宜,而且也更環保呢!
木家俬Q&A
1. 街上倒下或修整下來的樹木是否適合做家俬?
答:這些木材因不久前仍在生長,當中含水量不少,必須先存放於乾燥地方一年至數年不等(視乎樹木大小),或以人工方式進行乾燥處理,讓木材質量變得穩定,否則造成家俬後十分容易產生變化,加上要檢查樹木有否蟲蛀情况,然後運用蒸熏、抽真空或藥水等合適方法除蟲,而且圓碌碌的木材要鋸成板材使用,其實也不是一般人可自己處理。
2. 實木家俬有何好處?
答:香港天氣潮濕多雨,加上夏天陽光和冷氣之間的溫差,一般以蔗渣板或纖維板製作的家俬便很容易發霉或變形,實木家俬則比較堅固耐用,而且紋理天然、件件不同,耐看之餘也能隨着時日產生溫潤的色澤,如加上入榫的工夫,更可減少黏合劑等釋出甲醛的機會。
3. 實木其實即什麼木?
答:實木種類繁多,也有硬木和軟木之分,是一門專業的學問。簡單而言,較貴重是傳統的紫檀、酸枝、花梨一類;一般香港家俬店買到的實木家俬,有松木、櫸木、楓木、柚木、杉木和胡桃木等,多屬落葉喬木類,主要從印尼、東南亞或北美一帶入口。木材的色澤、穩定性和價格各有不同,筆者建議按個人喜好選擇便可,因除非是老行專,否則一般人很難仔細分辨各木材種類。
4. 如何分辨實木家俬?
答: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木材切口位置的紋理(即木材厚度的位置),如果是實木,底面和四邊切口的木紋該完全對得上,另某些位置會出現木眼,整體而言無重複的紋路,雖然現在貼木皮的技術很高,但仍很難做出完全對紋、帶木眼而又沒重複的效果來。
5. 實木家俬該如何保養?
答:一般實木家俬表面已有保護塗層,先後用普通濕布和乾布拭擦便可,市面上也有木家具專用的家俬蠟、保護油和處理刮痕的木油,較天然的有檸檬油和合桃油,例如在連鎖超市city'super或一些專營木器和木家俬的老店也可買到。
總括而言,一件家俬是否耐用,不能只一味追求實木,還要看手工和接合的技術等。因現在已很少大件的木材,故較大片的實木板,其實也是拼合而來,隨天氣變化也有斷裂的可能。所以有時運用質素好的夾板做板芯,外包薄片的實木或木皮,在大料而言也能於強度和穩定性上帶來好處。
木一番 Woodrite
如想參觀木一番的陳列室或查詢回收家俬事宜,可參考以下資料:
網址:www.woodrite.org.hk
面書:www.facebook.com/woodritehk
地址:葵涌工業街10至14號華發工業大廈5樓01室
電話:3758 5492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市」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筆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文、圖 天仁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