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嫦娥三號」在月球成功着陸並放出月球車「玉兔」巡視,香港理工大學除研製「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外,還有份測量月球虹灣區地貌,協助探月團隊選取適宜的着陸點,最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理大提供的3個着陸點建議中選了現時的位置。
自動避障技術國際領先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助理教授吳波稱,其團隊利用由嫦娥一號、二號取得的影像綜合其他多元遙感數據,今年5月先後遞交3份報告,向中國探月工程建議了3個降落點,再經軌道團隊研究,「現在的降落點離我們建議的1號點非常接近」。吳波說,在央視短片中可見,降落點一側曾出現一個大坑,「嫦娥」監測到地面不平,自動後退避開。曾經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作、參與過美國太空總署探測火星計劃的吳波說,「嫦娥」的「自動避障」技術國際領先,且中國願意公開降落過程的視頻和圖片,說明十分自信。
新樣本保留微量氣體助研究
在北京飛控中心看落月直播的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容啟亮說,「嫦娥三號」着陸器有1隻「腳」因插在鬆軟的沙土中,比另外3隻「腳」深,但程度輕微,不影響運作。理大未來還會參與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既然美國已經載人登月,中國為何仍要「重做」的問題,容啟亮笑答,中國取回的樣本比較「新鮮」,月球岩石中會揮發出微量氣體,美國所取樣本中的早已揮發殆盡,且現在的分析技術比幾十年前更加精細,會有更多成果。
明報記者 林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