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人、死難者家屬,對不起……」挾持並屠殺康泰旅行團成員的菲律賓前警員門多薩,其遺體昨已運返家鄉,老父在玻璃棺木前嚎哭,這個異國警察世家帶本報記者進入靈堂,為8條人命的血債道歉﹕「希望你們將信息帶回去,我們向所有香港人、社會表達深切的抱歉,這是最糟糕的結局,希望你們原諒。」
令本港警界詫異的是,如此複雜的案件,對查明真相大有幫助的兇徒驗屍工作竟能如此「匪夷所思」地飛速完成。
3天完成驗屍 港警﹕匪夷所思
據菲律賓傳媒報道,警方昨午已完成門多薩的驗屍,報告顯示他共中8槍,1槍打中頭部,2槍中頸,其他5槍散佈在四肢和身體上。大屠殺令700萬香港人記住了門多薩的名字,但菲律賓政府處理這宗震撼全球的慘案手法,卻如一宗普通死亡案件。門多薩的遺體昨晨已迅速運抵馬尼拉市郊家中,有當地記者表示,菲律賓處理命案遺體一向如此快速。
一名本港警官表示,如此複雜案件的疑兇遺體能如此快速交回家人,實在有點匪夷所思,因為當局除了要確定疑兇死因,疑兇身上的點點證據,對調查案件真相有極大幫助,亦要與現場環境互相印證;如果在香港,可能最少要在殮房待上數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
本報記者昨驅車兩個半小時,經多番周折後終找到門多薩生前居住的小屋,門外雖堆滿了當地傳媒,但門多薩妹妹前天代表家人向當地一間電視台宣讀道歉聲明後,拒絕所有採訪。聲明表示﹕「我代表家人向香港政府、香港人和中國政府請求原諒,為了我哥哥所做的事情。我們相信他當初無意圖傷害別人,我們對受影響的家庭和孩子道歉。」其間,門多薩的老父情緒激動,鼻孔噴出的鼻涕帶有血絲。
門多薩家人昨得知本報記者來自香港後,即允許記者進入客廳靈堂。這個家庭有3人是當差的,除門多薩及其弟弟外,年齡最小的兒子畢斯馬爾克是一個地區的警察局副局長。現場所見,門多薩家人仍對警察世家深感自豪,死者的白色棺木用玻璃頂蓋,上方放着他的警帽和警隊領帶,躺在棺木內的遺體則身穿整齊警服,門多薩的面部經過化妝。10多名親友坐在棺木旁掩面流淚,全屋瀰漫哀傷情緒。屋外的鐵閘、草地堆放了花圈,牆上則掛着10多張門多薩「當差」期間獲得的獎狀及照片。
兇手女兒﹕父無法表達不滿 走投無路
門多薩的女兒Grace說﹕「這是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後一次接受採訪,希望透過你們向所有香港人、社會,表達深切的遺憾,我們想向遇難者家屬講對不起。」她說,父親採取極端手法表達自己的不滿是因為走投無路,「家人明白他的心情,他已經無任何其他方法,覺得只能這樣做(挾持人質)。很不幸,這是最差的結果,我們很不想見到」。
家人對警方談判期間多番刺激門多薩的傳言欲言又止,Grace說﹕「父親也是受害者,我們都想知道誰先開槍,好想知道,但不能講太多。我們父親是個善良的人,平時一直教導我們不要傷害其他人。我相信這(殺人)不是他當初的意圖,我們對受影響的家庭和孩子道歉,請求原諒。」
Grace表示,事後曾到醫院探望最早獲釋的人質李氏老夫婦,聲稱對方認同體制腐敗間接造成悲劇,「他們也明白父親為何這麼做,在這樣的社會,只能這樣表達意見,他只是找表達的機會。家人會堅持活下去,接受這個現實」。採訪期間,記者發現門多薩家人對無辜的港人感到愧疚,對門外的傳媒抗拒,對政府則非常反感。本報記者身兼幾重身分,門多薩的妻子先是熱情地倒了一杯橙汁招待,轉頭卻無故將它倒掉,兇手全家的情緒複雜,悔、恨、愧、怨交纏。
曾寫申訴書 警沒開就打回頭
菲國傳媒則引述門多薩一家的朋友、退休警員卡斯蒂略憶述,當日門多薩的女兒曾向他展示了一封被退回的信,這封信是門多薩不滿被革職而向警隊內政部門提出的申訴書,「那封信根本沒有打開過,便直接寄回給門多薩了」,未知是否觸發挾持事件的原因。
菲律賓社會福利部長索里曼昨表示,已開始向旅遊巴司機及門多薩的家人提供協助,「要幫助每一個人。他們都是人,而且並不是他們的錯」。
明報記者 黃雄 馬尼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