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最多實物股東、H股「擁躉」共41萬人的工商銀行(1398)和中國銀行(3988),同於昨日公布業績。工行業績大致符合預期,上半年盈利與中行一樣都增長約27%,半年賺846億元人民幣,不派中期息;中行業績則稍遜市場預期(見另文)。兩行也面對相同隱憂,上半年兩行對中央重點調控的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增加16%至20%,高於兩行上半年整體貸款的平均增幅。
「這讓我頗驚訝!近日傳出銀監會要收緊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這看來也make sense(合理)。」券商法巴的中國金融研究主管陳皖明表示。本報日前報道,銀監會或將限制銀行發放新貸款予地產商,當局或要求銀行,凍結地產商的信貸限額。陳皖明憂慮當局或為了達到壓低樓價的政治目的,而犧牲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業績公布前,兩行昨日股價變動不大。工行收市微跌0.2%至5.58港元,中行收報3.96元,無升跌。
根據兩行的中期報告,房企貸款的金額與佔比,都有增無減。市值較大的工行,上半年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餘額達5034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底猛增20%。中行期內對房地產業的貸款亦上升16%至4251億元。期內兩行的整體貸款僅錄得一成左右的增幅,故房地產企業的貸款佔比都略有提升,工行的佔比突破了11%,而中行也佔近8%。不過,工行和中行管理層昨分別表示,相關貸款佔比分別僅8.4%。
工行行長楊凱生昨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銀監會並未暫停全國所有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並指房地產是國家重要產業,需要繼續支持該產業。董事長姜建清補充,房地產企業貸款資產質素較高,又指該行對樓價較高的一線城市貸款監控,較為嚴謹。中行行長李禮輝指,目前沒有停辦地產商貸款,有關貸款的佔比屬健康水平。
回顧兩行上半年業績,經營趨勢相若,但分析員普遍認為工行表現較優勝。期內工行淨息差按年擴闊0.12個百分點至2.37厘,而中行卻持平;加上貸款增長帶動,工行淨利息收入上升近24%,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猶勝中行,錄得33%增幅。核心和總資本充足率雖略有下降,但仍處於行內的高水平(見表)。姜建清表示今年內完成A+H股供股集資最多450億元。
工行息差擴闊勝中行
市場關注銀行與信託公司合作的理財產品,明年底前要納入資產負債表。楊凱生表示,截至6月底止,表外的理財產品共4400億元,當中2350億元為銀監會針對的融資類產品;由於當中逾千億元產品即將到期,到明年底真正要併入表內的僅800億元產品左右,相對該行約萬億元的貸款規模,影響並不大。
(明報記者羅羽庭、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