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海關日前在兩個來港貨櫃中檢獲384支來自非洲坦桑尼亞的走私象牙,價值高達1085萬元,涉款為3年來最大。海關表示,首次發現不法分子以魚乾作掩飾,圖以強烈腥味避開海關抽查。事件中兩名男子被捕,據本港法例,兩人最高可被罰款700萬元及監禁9年。
近年最大宗 兩男子被捕
海關港口及海域科總指揮官陳志洪表示,由於貨運文件聲稱將不名貴的魚乾從馬來西亞運送來港,追查後更發現貨物來源地遠自非洲坦桑尼亞,因而引起海關懷疑。陳志洪又指出,首次發現不法分子以魚乾掩飾走私象牙,「估計有人以為魚乾發出的強烈腥味和不乾淨的賣相,可以阻止關員仔細檢查貨品」。
兩個檢出價值逾千萬元象牙的貨櫃,於本周日(5日)經水路抵達本港葵涌貨櫃碼頭。海關指出,文件報稱為277袋「乾鯷魚」,由馬來西亞來港。海關以貨物數量、種類、行走路線等風險因素分析,認為有可疑,遂以X光檢查並扣留在青衣貨櫃碼頭。至前日(9日),兩名分別46及48歲、報稱是商人的男子前往提貨,海關邀請兩方到場檢查櫃中貨物,最終發現內藏384支象牙,共重1550千克,並拘捕兩名男子。以象牙黑市價值約每公斤7000元推算,估計價值高達1085萬元,為同類案件中3年來最大的走私金額。
瀕危物貿易可罰500萬囚2年
陳志洪續指,不法分子以各種手段以圖蒙混過關,包括以麻布袋包好象牙,再藏在滿載魚乾的尼龍袋中的「貨中貨」形式運送,又將「有料貨物」放在貨櫃較深的位置,同時每袋只會載4支至5支象牙,令「有料貨物」與「掩護貨物」的重量不會出現太大差距。海關估計,該批象牙會再轉運到其他亞洲國家,再加工成製成品,檢獲物件中同時發現兩尊懷疑為貨辦的泰式佛教僧人雕像。
漁護署瀕危物種保護主任(行動)黃廣潮解釋,現存的大象分亞洲和非洲兩種,從檢獲的象牙長度及齊整切口估計,應取自成年象身上;貨櫃來自非洲,估計應屬非洲象象牙,但要經基因鑑定始能確定。
根據本港法例,任何人士若輸入未列艙單貨物,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200萬元及監禁7年,至於以瀕危物種作商業貿易目的,最高可罰款500萬元及監禁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