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據本報記者獲悉,政府極可能於本月底,即10月初施政報告前,提早推出醞釀多時的自願醫療保險方案諮詢公眾。方案中最棘手的,估計是能否把現時由僱主向130萬名僱員提供的醫療保險,「過檔」至政府倡議的「標準保障計劃」內,因當中涉及增加僱主開支。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建議,「標準保障計劃」的保費成本若高於現僱主提供的醫療保險,差額由誰付擔可能要再從詳計議。
陳健波表示,對於一些為僱員購買醫療保險的保額,低過政府自願醫保計劃供款目標的中小企來說,若硬性規定它們參加政府的保障計劃,便需增加它們的財政負擔,實行有一定難度。
方案增成本僱主取態關鍵
陳說,不少中小企僱主表示,現時已經要為僱員供強積金,負責僱員的退休生活,故不想連僱員退休後的醫療福利也要兼顧。而萬一政府不能爭取這130萬人參加標準保障計劃,保險公司為免蝕本,便會提高保費和附加保費,這會令自願醫保方案更加難以推行。
額外保費倡可由僱員支付
陳健波認為,若政府想自願醫保方案較易過關,應嘗試將保障計劃「劏開」兩份,一份是僱主依現時支付的醫療保險金供款,例如現時為每名僱員每月供款300元,僱主日後仍照付此保額;若政府倡議的保障計劃帶來任何增加的保費,便可能要由僱員自己支付,或由政府再作其他安排。
鑑於政府倡議的保障計劃涉及可攜帶、以及可延續至僱員退休後續保的複雜概念,陳健波建議政府推介自願醫保方案時,要在這方面詳細交代,以減低僱主疑慮。
中小企會長:計劃有利或參與
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會長劉達邦說,其公司有25名僱員,每年支付8萬元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平均為每名僱員每月供款200多元。他指若政府保障計劃高過原本的醫療開支,便要看看政府的保障計劃涵蓋的醫療保障是否對員工有利;若對員工有利,僱主又毋須像為僱員供強積金般支付巨大行政費,他會考慮將為僱員購買的醫療保險,轉投政府的保障計劃。
政府為推行自願醫療保險方案,聯同保險業、醫療界代表、病人組織以及僱主代表,商議及制定了一份標準保障計劃。政府亦預留500億元推動自願醫保方案,包括資助首年投保者以七折優惠購買保險,政府亦會為高風險的人注資中央基金分攤風險。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