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果沒有定下這項21-Day Vegan Challenge(21天純素食挑戰),她或許跟以往一樣,仍然是葷食者。
要突破,先要有改變,想法不止適用於職場上,飲食習慣亦然,挑戰者陳寶琼(Kelly) , 有一天,吃了一碟雜扒飯後,沒感到特別快樂,便決心定下21天純素食挑戰,看看自己的能耐。
動物打激素促進生長、在惡劣環境下生活、被人以不人道方法屠宰等等新聞時有聽聞,但茹素對很多人來說仍難實行。
「好多人以為少吃了很多食物,但去超市的蔬果檔細心觀察一下,其實有好多蔬菜給你選擇,肉類有豬牛雞海鮮,蔬菜也有菜葉類、根菜類、果實類可選擇,五顏六色令人開心。」Kelly現在視蔬果為終身伴侶,對茹素決心仍有懷疑的人,她建議不妨在菜檔買餸時,多留意有沒有心儀的食物,「例如番茄、蘿蔔、薯仔、茄子、洋葱,翠玉瓜,你是否可和它們終身為伴,做個專一情人?」
21天剛過去,結論是蛋奶不吃很難做到,但茹素原來沒有難度。
吃肉也不特別快樂
陳寶琼說話明快,性格爽朗,應記者要求穿上跑步裝拍照,採訪當日,見她穿上粉紅色運動上衣,熒光黃波鞋,雖身形瘦削,卻滿有朝氣。這位母親,自稱以往是「洞穴人」,不問世事,隨着小孩日漸長大,多了私人時間,便留意社會時事,現在對環保及社會議題甚為關心,在一所慈善機構工作,負責網上聯署項目,為不公義的事情發聲和爭取市民支持,她覺得,「講環保,其實有很多不公義的事,對動物也是,又不公道又沒公義。咁可以點?除了食花生,在網上說幾句之外,有一些行動可以做,成不成功不知道,但最少踏出第一步,過程中會認識到很多和你擁有相同想法的人」。
一篇文章啟發實踐
凡事踏出第一步,以行動去實踐或證明最實際,談到定下21-Day Vegan Challenge,事緣她早前讀到一篇文章,外國人Filipe Castro Matos連續21天周一至周五清晨4:30起牀迎接新一天,顛覆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選擇21天,是因為外科手術醫生Dr. Maxwell Maltz曾推論,要養成新習慣,需要21天時間。
這21天,Filipe每朝看日出,於早上6時前便處理好要回覆的電郵,工作效率提高,而且有更多時間去健身,睡覺時間亦比以往多。
蛋奶最難避
這篇文章,啟發了Kelly。她的飲食習慣向來多菜少肉,但一直未能完全茹素,看完這篇文章後,加上吃肉又不感到特別快樂,便定下21-Day Vegan Challenge。Vegan(純素食者)跟Vegetarian(素食者)不同,前者除了肉類,連蛋奶也不吃。對葷食者來說,的確是大挑戰。事前她曾嘗試構思每日的餐單,但後來發覺不需要,「午餐去快餐店吃飯,現在也有素食選擇。不過蛋奶不吃就很難,有次吃意粉,才醒起意粉也有蛋;我不好牛奶,但很多食物避免不到,坊間賣的麵包大多加奶製造,連喝益力多、吃一塊餅乾,也有奶粉成分,整個挑戰過程發現,原來奶粉無處不在」。所以在21日挑戰中,有好幾次迫不得已「破戒」。
吃素不寡 驚喜飽滿
許多人覺得吃素沉悶,從食物中能否找到快樂,心態很重要,「吃素也有很多開心的時候,例如煮烏冬,下一整包本菇做材料,以前好少一個人吃一包本菇,但現在可以把它吃光。又例如有次去越南餐廳吃飯,點了炒金邊粉,要求走肉,另一位侍應走來問我,要不要海鮮和蛋?肉、海鮮和蛋我都不要,最後來到的金邊粉,廚師刻意加了大量通菜,變成一碟炒通菜金邊粉,很驚喜!」Kelly興奮的分享。
肉食的誘惑
面對肉類的誘惑,Kelly認為,在於自己能否放下,如並非因為宗教信仰,吃不吃肉由自己話事,沒有人逼你。「我有朋友不吃肉,但會吃蛋奶和海鮮,這也沒什麼問題。之前台灣一清談節目,嘉賓分享自己的飲食習慣,有演員話,有臉的生物我都不吃,全場爆笑,除了豬牛羊雞,蝦魚都有臉,所以只可食蜆、海參和蔬菜。自己做到幾多就幾多,無人會怪責你,自己安分就得。」
若為動物權益,即使現在吃蛋奶素,也會有人質疑,蛋和奶可能來自不人道農場,Kelly依然一貫幽默本色回應,「這樣也有可能,但做得幾多得幾多啦,起碼很多動物不需要為我suffer,牛也不需,最多是奶牛為我suffer」。現在她的早餐,主要是吃自製果醬配自製麥包;午餐和同事幫襯不同食肆,非一定要去素食餐廳,若去茶餐廳,番茄炒蛋飯、咖喱雜菜飯是首選,快餐店也有素食之選任揀,吃日本菜,也可點粟米手卷、飯糰和冷麵。晚餐,由奶奶負責,她便吃「碟邊齋」,選碟中的蔬果吃。
常有人說,茹素會令人心境平和,腸胃健康,問她這21日有沒有特別的變化,她說,「無喎!本身飲食習慣偏向多菜少肉,並非食肉獸,所以心境和腸胃沒大分別。其實21日並非咁難過,只要食得飽,個人就開心。」
不吃肉,哪有力跑步?
Kelly:「好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食得飽,就有力跑步,與有否食肉無關。」
吃素好快肚餓,點算?
Kelly:「吃素頭幾天,會特別感到很快肚餓,可以買定一些堅果,肚餓時吃,堅果能增加飽肚感。」肉類一般脂肪較多,在胃中消化的時間需時,故飽肚感較持久,而素食的材料一般消化時間較快,故容易肚餓,多進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延長飽肚感。
因何食素?無肉哪有營養?
Kelly﹕「跟親友解釋為何要吃素很困難,講環保,他可能會質疑你,那你又去旅行,碳排放都不少喎。談動物權益?他們又可能覺得與自己無關,比較關心食物安全多於動物權益。如果有人問我為何要茹素,我會答,『係呀我唔想食肉,想試吓新的生活習慣』大家都會收聲。
另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不吃肉哪有營養?要回答這條問題,事前的資料蒐集功夫不可少,要對不同蔬果的營養瞭若指掌,例如解釋西蘭花有豐富鐵質、豆腐有蛋白質、堅果類有好的脂肪和膳食纖維,讓他們了解和安心。」
如何抵抗肉食誘惑?
Kelly:「視乎心態和決心。如早前我先生說,打算去日本吃飛驒牛那怎辦?牛好食啫,其他蔬菜都好食,我可吃燒南瓜、燒洋葱。心態很重要,問問自己,是為了什麼原因而吃素?如果你覺得吃素是對世界或者對自己有益,你就會做得到。例如你認同多菜少肉的概念,就可以減少食肉,Green Monady推廣一星期吃素一天,這個改變是大家不需要犧牲太多而做得到。」
文/ 李佩雯
圖/ 李佩雯、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