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市場有自我調節力量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15日 09:58
2010年09月15日 09:58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一旦政府改變遊戲規則,對於早年未有想過這會發生的市民而言,可能會覺得有點不公平。事實上,若政府慷慨資助某些社會階層,對於早年辛辛苦苦以多年儲蓄買樓的人,可能會覺得不是味兒。其實,買樓不是必需品,香港有很多人住在公屋,一生人都與私人樓宇無緣。從社會公平的原則看,若政府過於慷慨資助某些社會階層置業,會引來不少爭議的。

社會現象層層配套 勿輕言改變

另一方面,雖然這樣說是有點殘酷,但從某角度看,生活的壓力,會迫使人發憤圖強的動力。現實的情况是,在大城市居住很多時都不是廉宜的事。有人說,若內地樓價不是那麼高,北京上海的人口可能已超過5000萬,很多的社會建設都會負荷不來。總之,社會的現象很多時都是一個配套,它們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不適宜隨便將之改變。

當然,香港目前有不少單位的價錢的確頗令人咋舌。但無論如何,巿場的力量是總會發揮的。在今時今日,不少發展商興建的都是豪宅,但香港可付擔得起千多萬一個單位的人士不會很多,若發展商大量興建豪宅,又或動輒要數千萬或更大金額才可買到的單位,供過於求應是早晚會有出現的一天。

事實上,香港住宅單位的總存量不比家庭數目為小,以今時今日香港交通的便利程度,住在新界,但在港島上班,不是那麼不方便。

另一方面,樓價上升亦會令很多二手業主趁機鎖定利潤,這亦是一股潛在的供應力量。從這角度看,市場應是有自我調節的力量,我們亦未必需要對樓價過於擔心。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