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0年,大富翁這個遊戲已75歲,但這「老人」一點不守舊,近年還推陳出新。2009年推出的大富翁紙卡版Monopoly Deal火速竄紅,遊戲一改「破產」的結局,玩家轉為向「大地主」的身分進發。
且讓我們從這個老少咸宜的遊戲,探索全球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趨勢
2008年大富翁推出「世界版」,把全球大城市「集合」在同一個版圖之上。遊戲上至貨幣、下至土地的名稱,處處可見全球化的影響,甚至與現實世界的經濟運行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化﹕單一化與全球在地化
大富翁自1930年代發行至今,在超過100個國家發售,數量超過2億套。大富翁擁躉遍佈各地,不少愛好者更會參與4年一度的世界大富翁比賽,香港作家畢華流在1996年曾於蒙地卡羅舉行的賽事奪冠,2004年的一屆更在香港舉行。
大富翁以43種文字發售,包括意大利文、印度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冰島文、克羅地亞文、捷克文、俄羅斯文及中文等。各地的傳統紙盒裝「本土大富翁」則體現了全球在地化——運用當地的貨幣及地方名,以下是不同版本之中最貴的地段﹕
(請看附表)
政治﹕新版圖險釀外交風波
大富翁世界城市電子版「新版圖」的22個城市,多數來自歐美等發達國,來自非洲的城市只有南非的開普敦。在2008年全球網民投票選出這22個幸運城市的過程中,更差點觸發外交風波。生產大富翁遊戲的「孩之寶」集團,一名倫敦職員擅自刪去耶路撒冷標示出的所屬國家名以色列,引發以色列政府及民眾強烈抗議,孩之寶的倫敦辦公室外更出現示威人群。
孩之寶集團備受壓力,公開道歉,表示「這只是一個遊戲,我們永遠不想介入政治爭端」,並決定刪除所有入圍城市的國家名。
耶路撒冷主權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它是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及基督徒的聖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均希望「奪得」耶路撒冷。
經濟﹕貨幣一體化
大富翁遊戲亦體現了現實世界的貨幣一體化。2008年推出的「大富翁新世代電子﹕世界版」以大富翁貨幣M取代個別國家的貨幣,2009年推出的紙卡版Monopoly Deal同樣以大富翁貨幣M標示價值。
現今經濟交易跨越國界,貨幣一體化亦似乎成為大趨勢。1969年,有歐元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Robert Mundell)初次提出「統一歐洲貨幣計劃」。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至2010年成員國增至27個,1999年歐元開始發行,截至2010年加入歐元區的國家有16個,包括比利時、德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塞浦路斯、盧森堡、荷蘭、馬耳他、奧地利、葡萄牙、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芬蘭,愛沙尼亞將於2011年正式加入。
歐元為各歐盟國家的經濟互動消除壁壘,但「綑綁式」貨幣彈性較低,造成的危機在歐洲債務危機中呈現。2010年6月,20國集團(G20)峰會舉行前夕,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宣布在未來4年削減800億歐元預算的緊縮方案。知名投資家索羅斯(George Soros)直指德國的緊縮政策可能令歐元崩潰,「若德國不改變政策,它離開歐元區對歐洲其他國家將有幫助」。
2009年11月,香港特首曾蔭權在一個大學講座中發言,他指建立亞洲統一貨幣,有助亞洲以至全世界抵禦市場波動,以及發展亞洲自身資本市場,減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著名經濟學家、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早於同年6月在台灣世新大學研討會上指出,要實施區域貨幣一致化,主要條件是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一致,但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差異大,推動「亞元」(亞洲統一貨幣)恐怕需要10年以上。他認為人民幣不太可能成為亞元,因為他懷疑日本、印度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