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九一八事件79周年紀念日與釣魚島撞船事件疊加,令今年的9月18日變得尤其敏感。在內地多個城市,昨天先後有民衆上街示威抗議,但未發生過激行為。
防百姓上街 觸發中日民間對立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在撞船事件發生後,一直在嚴防事態擴大衝擊正在修復的中日關係,並且採取了「疏控結合」的手法,對外嚴正交涉,既力護國家主權,又以政府强硬姿態來疏導內部民衆情緒,同時也私下做了不少引導民衆理性的工作,以防在敏感時刻引發大的民眾上街事件,產生中日兩國民間對立情緒。
據北京一些高校學生說,校方已經跟各院系老師打過招呼,注意做好學生工作、不要出大的事情。
此前,日本媒體報道中國保釣聯合會將組織大規模遊行的說法,遭該會否認。該譴責日媒捏造新聞,並强調他們並無組織和申請九一八的抗議遊行。據該會組織者透露,政府與他們曾有溝通,盼其理性、冷靜,不要做出過激舉動。
分析人士指出,中方此次的罕見强硬態度僅限定在外交層面,實際上透過其他管道做了大量工作,力促事件盡快化解平息,不激化民間情緒,特別是給剛剛組閣的新日本政府轉圜空間和時間妥善處理今次事件,最終維護中日關係回穩向好的大局。中國軍方在此次事件中罕有地未出來發聲,完全符合高層在處理國際矛盾時盡力釋放善意、和平化解爭端的思路。
軍方不發聲 符示好思路
然而,日美近期的表現為亞洲區域穩定和中日關係帶來了更多不安定因素。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媒體此次製謠傳謠,製造如「中國黑客將大舉攻擊日本網站」、「中國保釣組織將大規模示威遊行」、「中國將借機單方面開發東海油田」等消息,甚至製造中國政府「組織」了撞船事件的惡意猜測。因此,中國政府所面對的局勢相當複雜,想要做到對內安撫民衆,對外特別是日本不刺激對立情緒,盡早化解風波,還要經受艱巨的考驗。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