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SARS遺孤籲關愛失親孩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18日 05:35
2010年09月18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03年,胡兆軒的父親因感染SARS,昏迷逾月不幸去世,「只是一個月,整個世界都變了」,當年還在念中四的胡兆軒,用了四年才走出哀傷,因此他十分明白馬尼拉人質事件中失去雙親的汪氏姊弟的心情,更何况後者經歷的是頃刻之間的劇變。當年若非有心人伸出援手,施以關愛,胡兆軒說今天不會有力量站起來,希望社會多關注失親兒童的需要。明報記者 姜素婷


護幼教育基金支付學費

父親因揹着患上SARS的兄長去看醫生,翌日感染入院,初看病情好像不太嚴重,還打電話回家對他說﹕「阿仔,醫院好危險,危險得好厲害,如果你們來看我,記得拿毛巾與牙刷啊,不過還是不要來好了。」這段話成為父子之間最後的對話,之後父親昏迷。直至他去世,胡兆軒都未能再見他一面,沒機會跟他道別、道歉、道謝。

之後4年,胡兆軒需接受社署臨牀心理學家輔導,他也得到以SARS遺孤為對象的「護幼教育基金」和有心人關愛﹕基金替他支付學費,應付經濟困難,而該基金成員、時任香港兒科醫學院院長的梁乃江不時探望他、兄長與媽媽,關注他的生活與學業,給他精神上的支持,還因他學習二胡,梁乃江經常給他義演的機會,累積舞台經驗,「我這一生都會記住他的」。


「節哀順變」反勾起往事回憶

袁劭謙15歲那年父親中風去世,頓感心中像有一個洞,怎也填補不了。他承認年少時自負,看不起別人,但喪父後,倒頭來是那些他原本看不起的人幫助他很多。

袁劭謙說,當時最討厭別人跟他說「節哀順變」,「這樣等於再度提醒我(喪父一事),我剛從哀傷中站起來,你又提醒我了……我們只要無聲的支持與陪伴,那已是很大的幫助」。胡兆軒也同意﹕「如果叫你『不要去想熊貓』,第一件事你會想起什麼?」

二人今天已走出哀傷,胡兆軒早考獲二胡演奏級資格,正在演藝學院攻讀中樂系,主修二胡及高胡,將於明年畢業;袁劭謙自幼習小提琴,曾隨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林耀基學習,現為將軍澳醫院的骨科醫生。二人將於明天分別與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合奏,在香港醫學組織聯會的籌款音樂會上演出。聯會計劃以籌得的款項開展旗下的失親兒童慈善計劃,協助失親兒童的成長需要。

「我明白為什麼要辦這個音樂會。」胡兆軒有感而發地說,有別人攙扶,失親兒童才有望毋須更長的時間走出哀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