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規劃署剛完成研究報告,建議7個工業區共有29.5公頃工業地可轉住宅(約可興建2萬個住宅),報告昨獲得城規會原則上通過。規劃署表示,隨後會為各個區域更改規劃圖,更表明「不想拖得太久,部分要一至兩年(完成規劃改動)、部分可以快一點(完成)」,另有一、兩幅希望可以趕及下年度納入勾地表。有地產界人士指出,樓價急升,令政府備受社會各方的壓力,增加住宅地已成為政府的重要議程。
城規會昨日討論該份影響深遠的研究報告長達4小時,有委員詢問,為何報告於未有全面諮詢,便建議把兩幅位於葵涌和石門的工業地皮預留作骨灰龕用途,政府回應這只是規劃方向,建議落實前,必會先作可行報告及區議會諮詢,最後只有委員陳曼琪表示,她不認同該報告,並要求紀錄在案,城規會隨後通過報告。
一、兩幅地或明年納勾地表
規劃署長梁焯輝會後表示,城規原則上同意報告建議,具體如何改規劃圖,要交由各區規劃專員負責。被問需要多長時間,他表示:「做圖要一點時間,不希望拖得太久,有些可能要一至兩年才可上城規會,有些較為簡單、直接,可以更快一點」。被問及29.5公頃當中有多少屬政府地,他表示:「只佔少部分,大約數公頃」,至於多少幅地皮政府可主導,並盡快納入明年勾地表,他回應:「首先要改圖,暫時不能確實,有一些用地本身有用途,要搬遷,有一、兩幅希望趕得到」。
改用途地 小瀝源7.5公頃面積最大
獲建議可改用途的土地中,以小瀝源7.5公頃面積最大,涉及10座大廈,其中8座是單一業權,最大是面積達22.6萬方呎的九巴車廠,以及一塊由新地(0016)擁有、仍未補地價的工業地。政府最新報告明確建議,位於沙田第一城及愉翠苑旁的小瀝源工業區,可全區轉作住宅用途。
政府對上一次作工業用地更改用途檢討是於05年,當時只列明某些用地,適合更改用途,但均未直接指定那些土地可改住宅用途。日前政府突然宣布有多達29.5公頃的工業用地有潛質改作住宅用地,不少地產界人士均表示感到突然,有測量師指出,政府報告作出明確表示,有十分重大的指導作用,日後要更改立場並不容易。該29.5公頃工業地中,於政府手中的,以荃灣東的前大窩口工廠大廈地最大,面積達1.4公頃,地積比約為5倍,該地皮亦已平整,市場一般預料可較快納入勾地表內及推出市場。
明報記者周偉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