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莫看球伯已85高齡,他仍然凡事親力親為,每星期去番禺兩次,了解廠房的運作。「我朝早7點就去大陸,夜晚要8、9點才回來」。他說要親自上去,才能清楚實况,「無論是大問題、小問題,當我想方法解決之後,就舒服晒!」
內地新要求不斷 廠商吃力
香港去番禺,快者要個半小時,遇上塞車就更花時間。問球伯可會覺得辛苦 ?「慣了就沒有辛苦。去多些更好,老人癡呆也冇咁快。」問他幾時真正退休享福,坐在身旁的女兒淑玲立即插口,「我也講過想退休,爸爸立即說,我都未退休,你就想退」。球伯說,待「風潮」過去才再想退吧。他所說的「風潮」,是指最近內地當局對傳統廠商不斷提出新要求。
陳瑞球61年前已開設長江製衣廠,見盡行業興衰。他亦是第一批回內地設廠的港商,早在1980年便在無錫開設合資紡織廠。到今天,最令他牽腸掛肚的亦是內地的工廠。他說不少人跟他說不如把廠搬到內陸。「到那裏一樣不夠工人,又人生路不熟,所以還是堅持下去吧。到要蝕老本時,就唔執也要執了。」
他說,今年的生意較去年好得多,因為海嘯之後,不少廠商捱不了倒閉。陳淑玲說,今年的訂單多了,外國入口商甚至擔心沒有貨賣,所以願意接受產品輕微加價。但內地當局不斷提高工人待遇,令球伯感到相當吃力。
最頭痛的是最近廣東省政府提出的「企業民主條例」,規定廠商的董事會要有職工代表。「還有工人可以有集體談判權,如果談判不成,怠工你也不能裁退他們,這令我們很難做。」
另外,中央最近亦容許工人向僱主追回拖欠的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在1999年設立的,過去11年很多企業都沒有依足規定辦事,現在中央提出工人可以有追溯權,甚至離了職的同事也可以追討。球伯簡單計一計,他聘用5000工人,便要一次過支付6000萬元。長江製衣(0294)上個年度賺1億元。
開廠有壓力 才有推動力
問球伯可會覺得在內地開廠十分艱難?他說:「有壓力,才有推動力……雖然國家好像不太歡迎我們這類夕陽行業,但人還是要著衫的。」陳瑞球的家族生意,早在70年代末,逐步由紡織製衣,伸展至時裝品牌銷售,現時YGM貿易(0375)已擁有多個品牌,包括Michel Rene、Ashworth及Aquascutu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