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舉世矚目的中國台灣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面在上周末終於落幕了。東南亞各國在祝福兩岸得以維持和平穩定並攜手推動本區域的繁榮發展之餘,幾乎馬上也得為「自家」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的東盟峰會以及相關的東亞峰會做好準備。特別是這趟的東盟年終系列會議可熱鬧了,美國總統奧巴馬、中國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紛紛預料也將亮相。
其中,李克強在參會之外也會對馬來西亞舉行正式訪問。我曾談過香港與中國和東南亞整體的密切關係,而其實中國與馬來西亞多年來所構建成的伙伴關係尤其不容忽視。
在1970年代冷戰的高峰時段,馬來西亞的總理拉薩(即現任總理納吉的父親)力排衆議赴中國訪問,中國與馬來西亞皆勇敢的跨越意識形態的鴻溝,高瞻遠矚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轉眼間40年過去了,中馬兩國的關係不但愈趨緊密,也踏實地開了花、結了果。尤其是在經貿方面,兩國的交往更是一日千里。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國,而馬來西亞也是中國在東南亞的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兩國更在中國廣西的欽州與馬來西亞彭亨的關丹建設隔海相對的中馬與馬中產業園,以更進一步的促進兩地工商的水乳交融。
而好像我這樣的馬來西亞華裔新生代,身為多年前離鄉背井到海外落地生根的中國人後裔,雖然不在中國出生、長大,但因年長一輩的言行身教,再加上我們中間也有受過中文教育的,所以對我們的祖籍國,也就是中國,普遍上都有濃厚的感情。所以,一般上毋須他人的叮嚀,我們都會自動自發的成為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經貿、文教交流的一座座無形的,但又無所不在的橋樑。
與許多香港人一樣,馬來西亞人之中有幸在這中國蓬勃建設裏參與其盛的,不但在事業上大有作為,同時也加深了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友誼關係,建立雙邊與多邊的全方位交流。
馬來西亞各界積極看待中國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也期盼中國在這方面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我們希望這新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以商業貿易為主軸,促進雙方的互惠互利。當然,海上絲綢之路也應是雙向的,即海外與中國的原產品與製成品都能邁入對方的市場。而如香港在這方面可扮演所謂「超級中轉站」的角色,我們也是樂見其成的。
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海上經貿往來已然十分緊密,與中國的海運往來早已頗為頻繁。但我們的港口軟硬件設施皆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中國如能在港口建設、物流組建等方面加大力度協助馬來西亞,那以後雙方的海上往來必更為便利。
而中國與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東盟是簽有自貿協定的,所以如商品、資本、技術等的往來問題不大。主要的瓶頸在於人員的往來。如中國與東盟各國,尤其是馬來西亞,可達至如香港與馬來西亞之間相互入境免簽證的話,當可很大幅度上促進雙方的全方位交往。
然而,除了在經貿與文化教育層面衆所周知的豐碩果實外,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堅固友誼其實在促進區域安全方面,也是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有鑑於冷戰後的世界局勢持續混亂不堪,一些極端主義、分裂主義等惡勢力乘機渾水摸魚,尤其是打着民族、宗教為旗號的暴力恐怖主義更是囂張肆虐。中國與馬來西亞的緊密關係其實也是向世人的一項昭示,謂國家不分大小、制度的不同等,只要平等相處、求同存異,還是可以結為良朋知己的。
尤其是暴恐分子近來在中國等國家製造了一些不幸事端,而馬來西亞也存在類似不法分子意圖招收使徒的現象,所以兩國之間更應加強反恐方面的合作。中國可借用其在上海合作組織裏與俄羅斯和中亞各國行之有效的反恐合作模式,與馬來西亞進行包括信息交流、聯合反恐演習等的反恐措施,力行讓恐怖分子在國內外皆無活動空間。而順帶一提的是,香港身為一舉足輕重的國際大都會,在反恐預警這方面,也萬不可掉以輕心。只要一件重大事故,就足以影響世人對香港的信心。
中馬可開拓防務合作
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與馬來西亞關係的穩健發展還是應該堅定不移走「實際幹事、共興區域」的行之有效的道路。如此的「實幹興域」至少可從兩方面來着手。
其一,雙方交往最根深柢固的層面還是在經貿發展上。中國與馬來西亞也是一員的東盟的自貿協定的「升級版」是雙方都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尤其是關稅的減免,的確推動了兩地民間的商貿往來。未來也可着重在佔各自經濟比重愈來愈大的服務領域裏消除障礙,進一步邁向《區域性全方位經濟伙伴協議》(RCEP)的宏偉目標。然而香港也毋須擔心其轉口貿易的中心地位會因而逐漸被取代,因為在可預見的好一段時間裏,中、馬的商家們可能還是會選擇有多年良好商譽歷史的香港來結算彼等的經貿往來。
其二,在認識到南海紛爭其實在整體關係裏微不足道的基礎上,中國與馬來西亞其實可解放思維,大膽的開拓在安全防務方面的緊密合作,如不久前雙方的聯合軍事演習即為一例。大家應加速「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進程,早日為南海的通航安全與共同開發構建一個積極的框架。而此起彼落的暴力恐怖主義、肆虐的海盜惡行、猖狂的走私行動等更是本區域的共同敵人,中國與馬來西亞可認真考慮仿效國際共同打擊索馬里海盜的行動,在本區域攜手巡弋,維護共同安全之餘也在面臨災害意外時有效提供人道援助。在構建了如此實質上的互信機制後,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未來在安全防務領域如有分歧,雖未必可迎刃而解,但至少可減少誤判。
中國與馬來西亞不做空談、「實幹興域」的獨特關係,有在於雙方放眼往大格局,往好方面的持續努力經營。兩國的關係更已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的層次,望能繼續為本區域帶來和平穩定的發展局勢。
大馬歡迎香港任超級中轉站
而香港力圖成為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超級中轉站」,馬來西亞在這方面整體上不但不排斥,其實也還是頗為歡迎的。一來香港與馬來西亞都曾是英國殖民地,雙方在各種行政體系、商業模式等方面皆有共通之處。而香港另一方面又有與中國內地的「更緊密經貿合作關係」,也對內地的辦事、經商手法較為熟悉,所以與香港加上中國內地的攜手合作,無論是在經商或其他更為要害的層次,對馬方來說都是利多於弊的。二來香港舉世聞名的完整商業法律系統以及貫通國際的金融體系,坦白說也還是無論馬來西亞與中國內地皆可以借鏡的。所以,我還是呼籲,不但是中國內地,香港的商家也應更積極的「走出去」,尤其是走到如馬來西亞般的東南亞鄰國,為各自的事業再創高峰,也為當地帶來繁榮發展。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