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從「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到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台獨」主張,再到馬英九2008年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回暖,兩岸關係繞了一大圈,重回「九二共識」。這一大圈繞下來,不知不覺已20多年。兩岸關係還能不能向前邁出一步?曾經舉行「汪辜會談」的新加坡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首次以官方身分會晤,這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的第一次,揭開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新篇章。
「習馬會」能夠這麽快實現,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能夠邁出這一大步,彰顯兩岸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戰略思維。
從兩黨領袖會晤到地區領導人會晤
200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首次會晤,實現了破冰之旅。但那時的國民黨並非執政黨,發言權有限,兩岸關係並沒有實質性地改善。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才漸漸回暖。如今,台灣大選在即,如果仍抱着「台獨」理念不放的民進黨上台,兩岸關係豈不是又要波折,甚至倒退?兩岸關係左右搖擺,吃苦的最終是兩岸民衆。
從兩黨領袖會晤到兩岸領導人會晤,「習馬會」跨出了一大步,至少有兩重功效。其一,在台灣大選的關鍵時刻扶一把國民黨。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國民黨勝出的機率較小,但國民黨畢竟是島內第一大黨,擁有100萬黨員,而民進黨只有40萬黨員,就算國民黨保不住執政地位,仍然是今後遏制「台獨」的主要力量。這個時候,挺國民黨就等於遏制「台獨」勢力。其二,「習馬會」首次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會晤,商討兩岸問題,實際上設定了一種磋商框架,今後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都能以台灣地區領導人身分與大陸領導人會晤,跳出了黨際交流的局限,使兩岸高層交流的路子更寬,可以取得實質成效。
曾經深耕福建17載,對於島內情勢有清醒、深刻、全面認識的習近平,對兩岸關係高度重視,不僅提出了新時期對台工作新思維,更多次釋放了大陸的誠意和善意,與台灣同胞共享發展的紅利。此番「習馬會」,習近平亮明了兩岸關係的底線原則,這些表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看。
亮底線原則 為兩岸設計正確軌道
首先,習近平重申大陸對台的基本原則和底線。 他說,「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並將其比喻為「定海神針」,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他同時提到,任何黨派,只要認同「九二共識」,大陸就願意同其交往。他指出,當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並表明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
其次,習近平透露出了大陸對台政策未來的重點。一是繼續務實對台展示善意,增加台民衆經濟上受益面和共同感;二是以中國夢、民族情衝破意識形態的隔閡,拉近兩岸距離;三是加强爭取基層民衆,爭取青年的工作。這番表態體現出大陸維持兩岸現狀,不急於求統的自信和大度。
亮明底線原則,等於為兩岸關係設計了正確軌道,今後無論誰在島內上台執政,都應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兩岸一家親 排除外部干擾
「習馬會」還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宣示兩岸中國人有能力和智慧解決自己問題。習近平說,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他還鼓勵兩岸共寫抗戰史書、牢記歷史。習近平提議兩岸史學界攜手,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馬英九也提出,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複雜的世代課題,這正是《尚書》中所說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對於各自堅持的敏感議題,需要雙方正視現實,以智慧、耐心與誠意務實處理。
從國際環境看,對台海局勢影響最大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由於歷史原因,兩岸問題早就融入了美國因素。台海保持適度可控的緊張局面,最符合美利益,美國如魚得水,兩岸通吃。一旦台海局勢緊張,美國就會跳出來,對大陸發出威脅,維護「不統」的局面。而一旦兩岸關係向好,美又會通過對台售武等手段,離間兩岸關係,美國早就說過要把台灣打造成一艘遏制大陸崛起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而日本曾經對台灣實施過50年的殖民統治,1945年台灣光復後,日本雖然撤出了台灣,但日本因素依然在島內發揮作用,從李登輝的諸多言行中,人們就能看出其中的搞鬼。
「習馬會」宣示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有辦法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就是排除外部干擾。習近平鼓勵兩岸共寫抗戰史書、牢記歷史,也是「敲打」日本。遏制外部因素的影響,兩岸關係才能一帆風順。
以民族利益為重 謀大事不拘小節
中國崛起,勢不可當,也注定是21世紀全球最大的事件之一。但是,中國崛起之路上的困難不少,來自外部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來自內部的阻力也很多。以往,制約兩岸關係向前一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誰才是代表國家的合法政府?按說,聯合國於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這個問題就已經有了答案,但台灣方面仍有異議。
這次「習馬會」,兩岸領導人衝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從民族復興、中國崛起的大格局,重新審視兩岸的政治定位,着眼大局,放眼未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謀大事不拘小節,折射出兩岸領導人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至上的理念,體現出領導人應有的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值得欽佩!
作者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習馬會」能夠這麽快實現,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能夠邁出這一大步,彰顯兩岸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戰略思維。
從兩黨領袖會晤到地區領導人會晤
200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首次會晤,實現了破冰之旅。但那時的國民黨並非執政黨,發言權有限,兩岸關係並沒有實質性地改善。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才漸漸回暖。如今,台灣大選在即,如果仍抱着「台獨」理念不放的民進黨上台,兩岸關係豈不是又要波折,甚至倒退?兩岸關係左右搖擺,吃苦的最終是兩岸民衆。
從兩黨領袖會晤到兩岸領導人會晤,「習馬會」跨出了一大步,至少有兩重功效。其一,在台灣大選的關鍵時刻扶一把國民黨。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國民黨勝出的機率較小,但國民黨畢竟是島內第一大黨,擁有100萬黨員,而民進黨只有40萬黨員,就算國民黨保不住執政地位,仍然是今後遏制「台獨」的主要力量。這個時候,挺國民黨就等於遏制「台獨」勢力。其二,「習馬會」首次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會晤,商討兩岸問題,實際上設定了一種磋商框架,今後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都能以台灣地區領導人身分與大陸領導人會晤,跳出了黨際交流的局限,使兩岸高層交流的路子更寬,可以取得實質成效。
曾經深耕福建17載,對於島內情勢有清醒、深刻、全面認識的習近平,對兩岸關係高度重視,不僅提出了新時期對台工作新思維,更多次釋放了大陸的誠意和善意,與台灣同胞共享發展的紅利。此番「習馬會」,習近平亮明了兩岸關係的底線原則,這些表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看。
亮底線原則 為兩岸設計正確軌道
首先,習近平重申大陸對台的基本原則和底線。 他說,「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並將其比喻為「定海神針」,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他同時提到,任何黨派,只要認同「九二共識」,大陸就願意同其交往。他指出,當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並表明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
其次,習近平透露出了大陸對台政策未來的重點。一是繼續務實對台展示善意,增加台民衆經濟上受益面和共同感;二是以中國夢、民族情衝破意識形態的隔閡,拉近兩岸距離;三是加强爭取基層民衆,爭取青年的工作。這番表態體現出大陸維持兩岸現狀,不急於求統的自信和大度。
亮明底線原則,等於為兩岸關係設計了正確軌道,今後無論誰在島內上台執政,都應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兩岸一家親 排除外部干擾
「習馬會」還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宣示兩岸中國人有能力和智慧解決自己問題。習近平說,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他還鼓勵兩岸共寫抗戰史書、牢記歷史。習近平提議兩岸史學界攜手,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馬英九也提出,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複雜的世代課題,這正是《尚書》中所說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對於各自堅持的敏感議題,需要雙方正視現實,以智慧、耐心與誠意務實處理。
從國際環境看,對台海局勢影響最大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由於歷史原因,兩岸問題早就融入了美國因素。台海保持適度可控的緊張局面,最符合美利益,美國如魚得水,兩岸通吃。一旦台海局勢緊張,美國就會跳出來,對大陸發出威脅,維護「不統」的局面。而一旦兩岸關係向好,美又會通過對台售武等手段,離間兩岸關係,美國早就說過要把台灣打造成一艘遏制大陸崛起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而日本曾經對台灣實施過50年的殖民統治,1945年台灣光復後,日本雖然撤出了台灣,但日本因素依然在島內發揮作用,從李登輝的諸多言行中,人們就能看出其中的搞鬼。
「習馬會」宣示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有辦法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就是排除外部干擾。習近平鼓勵兩岸共寫抗戰史書、牢記歷史,也是「敲打」日本。遏制外部因素的影響,兩岸關係才能一帆風順。
以民族利益為重 謀大事不拘小節
中國崛起,勢不可當,也注定是21世紀全球最大的事件之一。但是,中國崛起之路上的困難不少,來自外部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來自內部的阻力也很多。以往,制約兩岸關係向前一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誰才是代表國家的合法政府?按說,聯合國於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這個問題就已經有了答案,但台灣方面仍有異議。
這次「習馬會」,兩岸領導人衝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從民族復興、中國崛起的大格局,重新審視兩岸的政治定位,着眼大局,放眼未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謀大事不拘小節,折射出兩岸領導人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至上的理念,體現出領導人應有的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值得欽佩!
作者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