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習馬會上周六在新加坡舉行,一如所料,會後公告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內容。台灣國民黨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希望借此機會爭票,而馬英九則要為個人的青史地位爭分。有人問為什麼這次的會面會選在新加坡舉行,網上的答案是:因為習近平的拼音簡寫是XJP,翻過來不就是「新加坡」嗎?馬英九的MYJ不就是「沒意見」嗎?
多年來贏得兩岸雙方信任
習馬會是近70年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官方交流。這事令我聯想起十年前我親身經歷過的的一宗花絮。時維2004年,我任職星展銀行,主理大中華區的投行業務和兼管銀行的全球債券資本市場, 那時候我們和中國農業銀行頗多合作,也是他們第一宗資產表證券化的顧問。為了加強兩家銀行合作,我們安排了當時農行的行長訪問我們新加坡總部,加深了解。原本一切都談妥了,想不到在快將成行時,卻出了一個政治問題。當時,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快將退休,接任人是前總理李光耀的長子、即現任總理李顯龍。李顯龍原定8月接任,但之前也許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國際視野,跑了一轉台灣,此事卻惹來北京非常不快,一下子禁止中新兩國的高層次會面,連帶我們原來安排的行長之旅也告吹。李顯龍後來為了爭取北京的支持,在聯合國上發言,出位的批評台獨,此事惹來當時執政民進黨的外交部長陳唐山用閩南話罵,稱李顯龍為「懶趴」,至於「懶趴」的含意,讀者大可問一問你的台灣朋友。
我相信李顯龍那次的外交誤踏地雷是無心之失,小李的父親李光耀多年來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長時間在國共之間游走,贏得雙方信任,老李亦以此為傲。李光耀今年5月去世,舉國哀悼,各國都派出高格代表赴喪。 《經濟學人》曾經報道,台灣的小馬哥曾以私人身分到新加坡向李家致哀,但為了不想觸動北京的神經,所以低調地來去匆匆。
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的國父,即使對他自己來說亦是一個意外。李光耀說得一口流利的巫文(比他的華語漂亮十倍,讀者可以在YouTube上聽到)。馬來亞聯邦在1963年成立,當時除了西馬(馬來亞半島)還包括了東馬的砂勞越、沙巴和新加坡。 李光耀是冒着人民行動黨內很大的反對聲音(尤其是親共的一派)而堅持加入聯邦,怎料加入之後卻被巫族排擠,導致新加坡被逐。 兩年之後,李光耀在電視上含淚的告訴新加坡人,新加坡將要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仍有說新加坡會重投大馬懷抱
回首看,李光耀的雄心加上政治能力,絕對有機會問鼎馬來西亞總理的寶座,論人口,當日華人人口佔多數的檳城和新加坡加在一起,華裔比起巫裔只是差幾個百分點而已(今天馬來西亞內唯一由反對黨掌權的州政府是檳城的民主行動黨,該黨就是原來的人民行動黨的分支),亦正因此惹來巫族的戒心。新加坡可以說是誕生於悲劇,很多年後,仍然有人說新加坡有一天會重投馬來西亞的懷抱。蓋棺才能定論,政治巨人在生的時候,像黑洞扭曲光線般,個人魅力往往影響時評。李光耀失諸馬來亞,得諸新加坡,後者可能是一個更容易掌控的政治舞台,亦成就了他的傳奇。 人生充滿偶然,信耶?
[張宗永 翼之聯想]
多年來贏得兩岸雙方信任
習馬會是近70年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官方交流。這事令我聯想起十年前我親身經歷過的的一宗花絮。時維2004年,我任職星展銀行,主理大中華區的投行業務和兼管銀行的全球債券資本市場, 那時候我們和中國農業銀行頗多合作,也是他們第一宗資產表證券化的顧問。為了加強兩家銀行合作,我們安排了當時農行的行長訪問我們新加坡總部,加深了解。原本一切都談妥了,想不到在快將成行時,卻出了一個政治問題。當時,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快將退休,接任人是前總理李光耀的長子、即現任總理李顯龍。李顯龍原定8月接任,但之前也許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國際視野,跑了一轉台灣,此事卻惹來北京非常不快,一下子禁止中新兩國的高層次會面,連帶我們原來安排的行長之旅也告吹。李顯龍後來為了爭取北京的支持,在聯合國上發言,出位的批評台獨,此事惹來當時執政民進黨的外交部長陳唐山用閩南話罵,稱李顯龍為「懶趴」,至於「懶趴」的含意,讀者大可問一問你的台灣朋友。
我相信李顯龍那次的外交誤踏地雷是無心之失,小李的父親李光耀多年來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長時間在國共之間游走,贏得雙方信任,老李亦以此為傲。李光耀今年5月去世,舉國哀悼,各國都派出高格代表赴喪。 《經濟學人》曾經報道,台灣的小馬哥曾以私人身分到新加坡向李家致哀,但為了不想觸動北京的神經,所以低調地來去匆匆。
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的國父,即使對他自己來說亦是一個意外。李光耀說得一口流利的巫文(比他的華語漂亮十倍,讀者可以在YouTube上聽到)。馬來亞聯邦在1963年成立,當時除了西馬(馬來亞半島)還包括了東馬的砂勞越、沙巴和新加坡。 李光耀是冒着人民行動黨內很大的反對聲音(尤其是親共的一派)而堅持加入聯邦,怎料加入之後卻被巫族排擠,導致新加坡被逐。 兩年之後,李光耀在電視上含淚的告訴新加坡人,新加坡將要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仍有說新加坡會重投大馬懷抱
回首看,李光耀的雄心加上政治能力,絕對有機會問鼎馬來西亞總理的寶座,論人口,當日華人人口佔多數的檳城和新加坡加在一起,華裔比起巫裔只是差幾個百分點而已(今天馬來西亞內唯一由反對黨掌權的州政府是檳城的民主行動黨,該黨就是原來的人民行動黨的分支),亦正因此惹來巫族的戒心。新加坡可以說是誕生於悲劇,很多年後,仍然有人說新加坡有一天會重投馬來西亞的懷抱。蓋棺才能定論,政治巨人在生的時候,像黑洞扭曲光線般,個人魅力往往影響時評。李光耀失諸馬來亞,得諸新加坡,後者可能是一個更容易掌控的政治舞台,亦成就了他的傳奇。 人生充滿偶然,信耶?
[張宗永 翼之聯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