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0月中專業團體「前線科技人員」召開《2015年民間創新及科技政策檢討和展望(前期)報告》發布會,會上團體向政府建議9項在制訂創新科技政策時應考慮的關鍵績效指標。同日下午,泛民議員在立法會財委會上亦多番催促政府制訂有關指標。令人失望的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先生竟然以困難作為藉口,在會議上拒絕上述要求。可見局長不明白,香港真正需要的不是創新及科技局,而是一個可以讓政府及公眾檢討科技政策的工具,以防重蹈過往十多年來科技政策上朝令夕改的覆轍。本文以下兩個外國政府例子都說明關鍵績效指標存在的必要性,香港政府應引以為鑑。
新加坡的智能城市
早前新加坡政府已主動與國際電信聯盟合作測試全球智能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Global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註1),指數包括超過70種的關鍵績效指標。測試結果評定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適用於智能都市發展,為日後世界各地發展智能城市項目打好發展基石。70多種關鍵效績指標包括以下範圍,「信息通訊技術」、「環境可持續性」、「生產力」、「生活質量」、「平等與社會包容」及「物理基礎設施」(註2)。以「環境可持續性」為例,指標包括空氣質素、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效益、室內污染及水土噪音等,都與環境保護有緊密的連繫。可見適當地訂立指標,除了能確保智能都市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外,未來亦可以用作檢討政策成效的參考理據。
美國政府的「IT儀表板」
另外美國政府亦已成立資訊科技項目支出追蹤工具,主要用作針對資訊科技項目的成本績效,並增加資金運用及項目實行的監管及透明度。網站於啟用後兩年已經為美國政府節省30億美元(註3)。聯邦資訊長Vivek Kundra指出,追蹤工具能夠提升政府資訊科技項目狀態衡量的準確度,並對維持項目的品質與適時性有莫大的貢獻。追蹤板除了展示不同類別的資訊科技項目工作進度及開支外,還針對聯邦數據中心軟硬件的使用率、IPv6在公共服務的普及度和美國政府各部門的開放數據量制訂指標並定時更新數據(註4)。由此可見,運用數據及指標監控的確能為政府開源節流並且提高部門的透明度。
反觀香港政府,長久以來科技政策屢戰屢敗,原因並不是因為創新及科技局成立的延誤,而是故步自封的思維令政策實行百上加斤。在沒有進行過去檢討及制訂關鍵績效指標的情况下倉卒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更只會錯漏百出,得不償失。政府最急需要做的是馬上對過去的科技政策進行詳細檢討及修正,造就一個有利科研發展的環境。
註1:"Singapore partners with ITU to develop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http://enterpriseinnovation.net
註2:"Overview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http://www.itu.int
註3:〈美國白宮釋出IT專案支出追蹤工具IT Dashboard〉,http://www.openfoundry.org/tw/news/8314
註4:IT Performance Metrics,
https://itdashboard.gov/it_performance_metrics
作者是前線科技人員
新加坡的智能城市
早前新加坡政府已主動與國際電信聯盟合作測試全球智能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Global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註1),指數包括超過70種的關鍵績效指標。測試結果評定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適用於智能都市發展,為日後世界各地發展智能城市項目打好發展基石。70多種關鍵效績指標包括以下範圍,「信息通訊技術」、「環境可持續性」、「生產力」、「生活質量」、「平等與社會包容」及「物理基礎設施」(註2)。以「環境可持續性」為例,指標包括空氣質素、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效益、室內污染及水土噪音等,都與環境保護有緊密的連繫。可見適當地訂立指標,除了能確保智能都市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外,未來亦可以用作檢討政策成效的參考理據。
美國政府的「IT儀表板」
另外美國政府亦已成立資訊科技項目支出追蹤工具,主要用作針對資訊科技項目的成本績效,並增加資金運用及項目實行的監管及透明度。網站於啟用後兩年已經為美國政府節省30億美元(註3)。聯邦資訊長Vivek Kundra指出,追蹤工具能夠提升政府資訊科技項目狀態衡量的準確度,並對維持項目的品質與適時性有莫大的貢獻。追蹤板除了展示不同類別的資訊科技項目工作進度及開支外,還針對聯邦數據中心軟硬件的使用率、IPv6在公共服務的普及度和美國政府各部門的開放數據量制訂指標並定時更新數據(註4)。由此可見,運用數據及指標監控的確能為政府開源節流並且提高部門的透明度。
反觀香港政府,長久以來科技政策屢戰屢敗,原因並不是因為創新及科技局成立的延誤,而是故步自封的思維令政策實行百上加斤。在沒有進行過去檢討及制訂關鍵績效指標的情况下倉卒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更只會錯漏百出,得不償失。政府最急需要做的是馬上對過去的科技政策進行詳細檢討及修正,造就一個有利科研發展的環境。
註1:"Singapore partners with ITU to develop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Index",
http://enterpriseinnovation.net
註2:"Overview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http://www.itu.int
註3:〈美國白宮釋出IT專案支出追蹤工具IT Dashboard〉,http://www.openfoundry.org/tw/news/8314
註4:IT Performance Metrics,
https://itdashboard.gov/it_performance_metrics
作者是前線科技人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