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石琪說戲:女權血淚 絕症妙趣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5日 06:35
2015年11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明報專訊】《女權之聲》劇力不錯

人權民主並非天賜,近代民主先進的西方,也曾長期重男輕女,重富輕貧,重白輕黑。英國新片《女權之聲》(Suffragette)就是描述大約一百年前英國婦女爭取選舉權的血淚史,實感強,題旨好,劇力也不錯,值得推薦。


莎拉加芙倫導演此片,台前幕後都以女性為主。主角是1917年倫敦洗衣場一個已婚生孩的女工,日夜做牛做馬,逆來順受,本來對政治避之則吉。不過她逐漸參加了女權活動,弄到失業失家,失夫失孩,怎麼辦呢?


嘉莉繆里根飾演女工,比她在《瘋戀佳人》真切優異,其中議會聽證時道出女工辛酸,尤其令人感動。海倫娜邦南卡特扮演在藥房秘製火藥的女鬥士亦突出,梅麗史翠普客串演女權領袖佔戲不多,其他女工與抗爭者則比那些女星更逼真,不像做戲。頗有爭議性的是,此片顯示據理力爭無效,於是女權分子採取不和平的暴力衝擊,擲櫥窗,放炸彈,甚至在賽馬場進行自殺式犧牲,才震驚社會。抗爭必須流血?那就見仁見智了。


英國終於在1928年讓婦女有投票權和被選權。片尾字幕列出各國婦女獲得選舉權的年分,奇在瑞士遲至1972年,不及共產中國在1949年便宣布男女平等。然而大家知道,大陸至今並無真正民主制度。


《滾蛋吧!Mr. Tumor》可觀

今期新片較多女人戲,內地賣座片《滾蛋吧!腫瘤君》描寫妙女郎以歡笑對抗絕症,香港上映改名《滾蛋吧!Mr. Tumor》,相當趣怪。此片取材三年前病逝的熊頓漫畫,自述患癌體驗,由大陸最吃香喜劇女星白百何扮演熊頓。這個傻大姐在北京畫漫畫,和幾個女友及一個乸型男結為死黨,失戀後仍然嘻嘻哈哈,患癌入院也樂天開朗,對英俊醫生吳彥祖一見鍾情,充滿浪漫幻想。


導演韓延拍成華麗的絕症喜劇,還大量運用電腦魔幻,把女主角種種幻想演變成荷李活式特技奇觀,包括傾城大災難,女奇俠大戰喪屍,炮製出連串天馬行空的超現實微電影,不惜工本十分賣弄,可見現在大陸商業片可以玩得很奢侈很西化。片中醫院亦超級華美,小市民和農民孩子也能獲得極佳醫療服務,真是信不信由你。


雖然漫畫化誇張,《滾蛋吧》好在貫徹着開心精神,面對死亡也無怨無恨。白百何生動活潑,吳彥祖和其他角色也惹人好感。片中偶有現實諷刺,最妙是女主角家人接到入院電話,立刻收線斥為「電話騙錢黨」!整體不失為可觀亦可嘉之作。


《初戀有病》絕症喜劇化

至於絕症愛情片喜劇化,早已有之,九十年代港片《新不了情》就成功地有笑有淚。近年不少西片也用有趣新角度處理絕症題材,拒絕哭哭啼啼,在辛丹士電影節得獎受歡迎的美國獨立片《初戀有病》(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正是別出心裁,玩出妙趣。中學懶散男生奉好心媽媽之命,去約會患上血癌的街坊女同學,本來很勉強很尷尬。由於這男生是電影發燒友,經常自己拍片,惡搞經典名作開玩笑,女生因而也着迷起來。這對少年主角加上黑白男女同學,趣致地成為好拍檔。


《初戀有病》小本簡單,又無明星,跟精裝賣弄的《滾蛋吧》成本相差很遠。但兩片同樣把絕症喜劇化,亦同樣大玩各式電影,本質上其實相近。


《駕喻人生》幽默小品

至於西班牙女導演伊莎貝歌瑟拍出美國片《駕喻人生》(Learning to Drive),是中年危機的熟女喜劇。柏翠茜亞克勒遜飾演安居樂業的紐約文藝評論家,丈夫忽然移情別戀,她要獨立生活,學習駕車,與賓京士利飾演的印度錫克族教車師父發生妙趣關係。這是小情小趣的幽默小品,男女主角都演得好。


《十月初五的月光》婆媽煽情

港片有葉念琛編導《十月初五的月光》,我不知道電視劇原作怎樣,但自小熟悉澳門十月初五街,樂於看到片中很多澳門景物。劇情是張智霖與佘詩曼久別重聚,引發悲喜交集、生離死別而至絕症失憶的風風雨雨,很婆媽煽情。好在全片多情重義,張智霖、佘詩曼和「第三者」陳喬恩都有出色發揮,唐文龍演落難賭王亦富於戲劇性。


香港影人常拍澳門,往往把澳男澳女刻劃得好過港男港女,當然做戲而已。不過,本片男主角實在癡心,當女主角最絕望時苦苦守護,不離左右,現在銀幕上的港男很少這樣忠心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