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推出「補貼置業計劃」,提出日後所有新建成公屋都以置業為目標,市民可選擇購買政府補貼五成樓價的單位,或「先租後買」,最終令香港有八成人可成為業主。這計劃不期然令人想起新加坡推行的組屋政策,人人安居,達至政權穩定,這可會是計劃的背後意義?
團結基金的方案,聽起來令人覺得「筍」得不可置信,除了將來公屋售價為市價五成,還建議計劃由政府擔保提供九成至九成半按揭,隨時拿出10萬元首期便可做業主,計劃又建議補價不隨市價上升,可以說是為這些新公屋業主封了蝕本門。當然,普羅市民可安居樂業是不少港人的夢想,但對那些早已置業的私樓或居屋業主來說,卻可能是個大災難,私樓和舊居屋的樓價肯定大大受壓,香港社會未必承受得來。
也許筆者不會懷疑董先生欲解決港人住屋問題的誠意,但這計劃無疑跟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方向極為相近,新加坡幾乎全民皆業主,組屋定價低,差不多人人都買得起樓,近九成家庭都住進組屋,一個家庭的居住面積隨時上千呎,豈不快哉?市民安居後樂業,對社會、對管治者的怨氣自然較少,這亦有利於新加坡推行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奉行的「強人政治」。
政壇中人皆知道,北京向來頗推崇李光耀的強人政治模式,假如香港真的有一天推行補貼置業計劃,是否意味香港在政治上也會逐步走向新加坡的管治方式?在人人都是業主的背後,香港人是否要在民主自由等方面作出捨棄?當然,補貼計劃距離落實可謂「十畫未有一撇」,但願是筆者想得太多好了。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團結基金的方案,聽起來令人覺得「筍」得不可置信,除了將來公屋售價為市價五成,還建議計劃由政府擔保提供九成至九成半按揭,隨時拿出10萬元首期便可做業主,計劃又建議補價不隨市價上升,可以說是為這些新公屋業主封了蝕本門。當然,普羅市民可安居樂業是不少港人的夢想,但對那些早已置業的私樓或居屋業主來說,卻可能是個大災難,私樓和舊居屋的樓價肯定大大受壓,香港社會未必承受得來。
也許筆者不會懷疑董先生欲解決港人住屋問題的誠意,但這計劃無疑跟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方向極為相近,新加坡幾乎全民皆業主,組屋定價低,差不多人人都買得起樓,近九成家庭都住進組屋,一個家庭的居住面積隨時上千呎,豈不快哉?市民安居後樂業,對社會、對管治者的怨氣自然較少,這亦有利於新加坡推行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奉行的「強人政治」。
政壇中人皆知道,北京向來頗推崇李光耀的強人政治模式,假如香港真的有一天推行補貼置業計劃,是否意味香港在政治上也會逐步走向新加坡的管治方式?在人人都是業主的背後,香港人是否要在民主自由等方面作出捨棄?當然,補貼計劃距離落實可謂「十畫未有一撇」,但願是筆者想得太多好了。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