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退休方案 宜每代人自給自足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6日 06:35
2015年11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社會對全民退休保障的訴求十分強烈。但政府明確表示不會支持不論貪富、全民共享的全民退休保障。政府擔心的是財政擔子可能太重。邏輯上,富人既然自己有能力處理退休生活的問題,又何需納入計劃,徒增政府負擔?然而,如果要設入息和資產審查,必定會浪費資源;劃一條線判定誰有資格亦勢會鼓勵市民把資產花掉,或減少儲蓄,以便取得領取退休金的資格。這樣的行為扭曲明顯會損害經濟效益,並不足取。有關的「道德危機」(Moral Hazard) 其實大家都已見過。為了符合申請公屋的資格,很多人就選擇不升職不加薪,更高收入的工作要待「上了樓」後再作打算。


回歸前很多經濟學者聯署反對全民退休保障,筆者雖不在其中,但明白他們對「隨收隨支」(pay as you go) 、以稅收支付退休金支出作為營運模式有保留。他們有感於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恐怕撫養比率(dependency ratio) 可能會上升至計劃無法持續。八十年代筆者曾倡議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但最後經反覆思量,改而倡議「每代人自給自足」方案。惟方案不獲「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認同,筆者深感遺憾。


非不論貧富都補助

其實,「每代人自給自足」可全面解決撫養比率可能增加的問題。由於每代人(即同年出生的人) 各有自己的基金,基本上是自己供養自己,人口結構有任何變化,每代人自己想辦法應對。在「每代人自給自足」方案下,成員劃一供款劃一支款,只要在生,就可在指定歲數開始領取退休金。


在筆者的構想下,政府會補貼低收入人士的供款;補貼額按收入遞減;沒有任何收入的人,政府可以全額代供;收入高於某水平補貼額降至零。因此,不是全民不論貧富均獲補助。


遞減式補助 減道德風險

可見,筆者倡議的是在供款期補助窮人;政府心有所屬的是在支款期補助窮人。在供款期補助窮人有多個好處。最主要的當然是未雨綢繆的精神。政府不待老人紛紛退休才去問補助金的錢從何來。在供款期補助窮人,並採遞減式補助,亦可大大減低道德風險。採全民包括在內的模式,可免去對老而窮的人要求申請才發退休金的程序。大家想像一下,又老又窮的如又有腦退化,是不是很有可能不懂得申請?


嶺南大學兼任教授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