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慧麟:學位工廠無法禁絕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7日 06:35
2015年11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國力書院事件,牽連甚廣,甚至揭露有私立大學老師,擁有國力代辦的博士學位,引起外界對該校課程質素的批評。


查「學位工廠」(degree mill)如何解釋,國際間都有爭議。最「低莊」者,是付費買「沙紙」,連課也不用上,學校地址是住宅甚至虛構者,現買現賣,各國禁之。但有一種,是有關院校未獲當地學歷評審通過,但該地政府卻容許其註冊為「大學」,學生要上課修讀學分,這間「大學」,是否「學位工廠」呢?亦有些是其課程獲評審許可,亦獲當地註冊為「大學」,但其收生、課程要求,以至學分豁免機制卻非常寬鬆,幾乎即刻報名就轉身畢業,又是否「學位工廠」呢?抑或是港人所批評的「野雞大學」呢?


有需求就有供應

「學位工廠」能否運作,視乎學校的營運地區,其學歷評審機制是否嚴謹,大學註冊及運作有沒有足夠監管,以及當地政府有沒有決心打擊等因素。因此,各國均小心處理,否則就會被指打擊教育自由。當然,呃錢的大學,各國定必打擊。至於質素太低者,個別國家亦不客氣迫令關門。2009年,美國俄勒岡州政府之學位認可辦公室,公布新加坡有6間院校懷疑是「學位工廠」,結果遭新加坡政府嚴厲取締,而且新加坡更設立海外教育監管部門監管海外學位的質素。


問題是,有需求就有供應。有人要取得高級學位威威,有人要學位在行業(如政界)向上爬,有人需要學位保飯碗等。因此,市場有龐大需求,這類三四線大學就禁之不絕。而且,一些大學的確是有註冊的(通常在發展中國家),的確是經過當地評審機構認可的,其證書獲當地國家承認的,這些「踩界」的院校,有人譏為「野雞大學」,亦有人視為事業救命鐘,難以定奪其是否「學位工廠」。最終,這些畢業證書,是否獲得承認,都是由僱主決定。


或是無奈的抉擇

香港有私立大學,懷疑有老師從國力取得菲國大學的博士學位,網民圍攻,質疑老師之能力。 但網民批評之餘,亦應理解,香港的私立大學,一直艱苦經營,經費長期不足,院舍設施研究資源均不及公立大學,不過,香港學歷評審的要求也沒有因此降低。在這些大學任教的學者,如果是在十多年前獲聘的話,部分可能只有碩士資格。但當院校升格為大學之後,這些學者又被要求擁有博士資格。問題是,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不同,人手極為緊絀,基本上沒有可能,放他們4年假期去全職讀博士,而香港公立大學的兼讀博士名額極少,最快也要6年才修畢。客觀上,部分學者去讀一個比較有彈性的博士學位,可能只是一個無奈的抉擇。說到這裏,看官也可能批評本人不問是非,包庇學棍,不知所謂。不過,當我們只在臉書,用3秒鐘批評別人「學棍」的時候,也應否同時考慮到,這些學者,是在什麼環境及條件下作此選擇呢?他們教出來的學生,也是否質素低劣呢?


對於存心欺騙大學管理層而修讀此類博士者,大學有責任追究及處理。但香港教育局是否應拿出決心,嚴格審核海外大學機構,在香港開班招生的情况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