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冬勝﹕人幣入SDR助爭話語權 匯控料相關業務3年達25億美元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8日 21:35
2015年11月18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有望在短期內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SDR(特別提款權),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加入SDR並非只有象徵意義,取得國際話語權有助增加實際影響力。正如匯控開始被承認為人民幣專家,這種話語權正逐漸轉化為實質收入。由發行熊貓債,到成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內地證券公司,內地金融市場國際化的機遇,不一定是中資行的專利。


明報記者 廖毅然、高志堅

IMF將在本月底公布SDR檢討結果,人民幣「入籃」的呼聲漸高。王冬勝表示,這將是繼2009年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轉捩點。「過往無論人民幣貿易量做到多大,在IMF根本沒有中國的聲音。」加入SDR只是一個開始,正如「金磚五國」一樣,只有存在了,日後才會衍生出亞投行等機遇。


「過往IMF根本沒中國聲音」

另一方面,他認為未來會否有更多海外企業用人民幣結算,關鍵在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是否被承認,某程度上主導權在中國手上。「澳洲有30%的貿易來自中國,韓國則有25%,但這些交易並非完全用人民幣結算。」參考香港的經驗,當2009年開始做人民幣貿易結算後,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由500億元人民幣增至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資金池一旦增加,企業及個人層面都有參與,便能創造更多產品。」


配合內地金融市場改革,王冬勝預期集團的人民幣相關收入由去年的17億美元,3至5年後增加47%至25億美元。事實上,在人民幣業務方面,國內外到處都可以見到匯控的身影。匯控早前成為首批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即所謂熊貓債)的境外商業銀行,其後再成為首批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直接參與行(見表),本月初在前海成立合資證券公司,意義最為深遠,因為這是首次由外資控股。


冀匯控成外企入中國橋樑

王冬勝表示,這是全國性的證券牌照,無論發債、IPO(首次公開發行)等都可以做。債券市場很大,地方債置換可以做,尤其是股票市場,集團會爭取做大型企業的生意,「若企業要做到國際化,IPO的名單至少要有海外企業」。而且他預計上海遲早會開通國際板(見另稿),集團可以作為外國企業走進中國的橋樑。


不但在內地市場,匯控在海外的人民幣業務都爭着做第一,滬港通的券商市佔率排名前三,亦是首家在德國、澳洲、瑞士、加拿大及盧森堡等地的RQFII(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託管行。


王冬勝期望,匯控能做到對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人民幣專家,只要他們計劃開始做人民幣業務,匯控都有份參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