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1月13日晚巴黎恐怖襲擊,死傷慘重。事後伊斯蘭國(ISIS)已承認發動是次恐怖襲擊。今次恐襲猶如「911」一樣再次提醒所有人,恐怖組織要發動襲擊,無所不用其極,不會講基本道義。這件事引發的討論頗多,最明顯的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難民湧入歐洲與是次恐襲的關係,另一個則是伊斯蘭文化與所謂西方文化融合問題。
先處理第一個問題。自從今年8月下旬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後,難民問題已暫時蓋過歐元危機,成為歐洲第一重要議題。難民問題至少涉及觀念、制度、生活3個不同層面,分別對應3個問題。(1)歐盟是否有責任收容別國難民?(2)歐盟成員國處理難民政策如何?(3)收容難民後,各國社會生活會有何改變?第三個問題是大部分歐洲人最關心的問題,因為生活改變最為貼身。但由於群眾大多都是感受而非仔細理性思考這種改變,於是凡有什麼大事發生,很多人便把難民與這些大事扯上因果關係。例如某城市罪案率上升,皆因難民所致。巴黎恐襲一事也不例外。在很多媒體的報道、facebook的討論,都有意無意把巴黎恐襲的部分責任放到難民身上。最典型例如說有ISIS成員混入難民,乘機發動襲擊。
指難民涉恐襲 頗難成立
但「想當然」思維方式,絕不可取,尤其是要為這些恐襲事件釐清權責。稍為理性思考一下,大家也會想到,如果ISIS要發動襲擊,只消做幾本假護照,經《神根公約》國入境便可。根本不用大費周章,派員混入難民中間。再者德國才是收容難民最多的國家,法國尚是其次。要成功發動恐襲,理應在德國的成功機會較大。所以主張難民與恐襲有關的想法除非有實質證據,證明大部分恐怖分子都是難民,否則頗難成立。
而這種難民與恐襲有關的想法,也表現出了保守心態。這裏所謂保守,是指對外來人態度而言。主張這種想法的人,都會或多或少認為,外來人不止會分薄國家資源,也為國家帶來禍害。為免這種變化出現,因而愈早趕走外來人愈好,從此不相往來。這種心態頗有前現代歷史階段的特色,因為這些人拒絕與其他異質文化溝通。這正好與現代文化強調彼此溝通,尊重自由而多元文化發展的進步觀念相違。因此這種排斥多元的想法,其實表現了保守心態。德國現時的民間右翼組織PEGIDA抗拒阿拉伯移民,正好是這種想法的代表。
伊斯蘭與西方文化融合問題
按現時法國警方公布,襲擊調查工作牽涉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Molenbeek)。發動這類襲擊,很多都與已在歐洲長期生活的合法移民有關。他們受恐怖宗教組織感召,在自己國家發動襲擊。這一點便帶出第二個問題:伊斯蘭文化與所謂西方文化融合。
我們使用地理或宗教名字標示某種文化,只是其中一種區分,並未一定能合理把握整個衝突。如果用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的歷史階段區分,那就較能了解關鍵所在。雖然現代文化發源於歐洲,但斷不能把現代文化的意義就完全等同歐洲文化。稍為認識現代文化的人都會知道,現代文化最基本的觀念就是重視個體自由。在政治、經濟、科學、社會等不同層面,無一不尊重個體自由。這種觀念延伸至制度,以至日常生活,都是人類在啟蒙運動運用理性的成果。運用理性思維,否定神權世界,肯定人的價值,就是現代世界的一大特徵。
恐襲後保守心態瀰漫更廣
然而,伊斯蘭文化並非如此。雖然伊斯蘭文化內有開明改革者,但縱觀伊斯蘭文化仍然處於前現代階段。前現代的其中一種特色,便是宗教支配生活。前現代的歐洲便是基督教的神權世界,所有問題都用基督教神的觀念解釋,以至政治、社會都受神權觀念操控。伊斯蘭文化也有這種要求建立神權世界,強調宗教觀念支配生活、政治等。伊斯蘭文化也是前現代文化,建立神權世界的要求可以說是另一種反現代文化的保守心態。ISIS這類組織是建立神權世界的最極端代表,以對抗現代文化的形態出現,其他奉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都有這種保守傾向。
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碰頭,彼此的根本觀念自然衝突;觀念層面衝突的具體表現,便是生活層面種種亂象,以至恐怖襲擊。在歐洲內要解決這種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的衝突,還要兩方面落手,歐盟如何幫助伊斯蘭文化現代化,與伊斯蘭文化自身如何努力世俗化。但這兩方面的努力都未見得有如何明顯的成果。經過巴黎恐襲事件,歐洲的兩種不同類型的保守心態只會瀰漫得更廣,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只會更嚴重。
作者是旅德學者
先處理第一個問題。自從今年8月下旬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後,難民問題已暫時蓋過歐元危機,成為歐洲第一重要議題。難民問題至少涉及觀念、制度、生活3個不同層面,分別對應3個問題。(1)歐盟是否有責任收容別國難民?(2)歐盟成員國處理難民政策如何?(3)收容難民後,各國社會生活會有何改變?第三個問題是大部分歐洲人最關心的問題,因為生活改變最為貼身。但由於群眾大多都是感受而非仔細理性思考這種改變,於是凡有什麼大事發生,很多人便把難民與這些大事扯上因果關係。例如某城市罪案率上升,皆因難民所致。巴黎恐襲一事也不例外。在很多媒體的報道、facebook的討論,都有意無意把巴黎恐襲的部分責任放到難民身上。最典型例如說有ISIS成員混入難民,乘機發動襲擊。
指難民涉恐襲 頗難成立
但「想當然」思維方式,絕不可取,尤其是要為這些恐襲事件釐清權責。稍為理性思考一下,大家也會想到,如果ISIS要發動襲擊,只消做幾本假護照,經《神根公約》國入境便可。根本不用大費周章,派員混入難民中間。再者德國才是收容難民最多的國家,法國尚是其次。要成功發動恐襲,理應在德國的成功機會較大。所以主張難民與恐襲有關的想法除非有實質證據,證明大部分恐怖分子都是難民,否則頗難成立。
而這種難民與恐襲有關的想法,也表現出了保守心態。這裏所謂保守,是指對外來人態度而言。主張這種想法的人,都會或多或少認為,外來人不止會分薄國家資源,也為國家帶來禍害。為免這種變化出現,因而愈早趕走外來人愈好,從此不相往來。這種心態頗有前現代歷史階段的特色,因為這些人拒絕與其他異質文化溝通。這正好與現代文化強調彼此溝通,尊重自由而多元文化發展的進步觀念相違。因此這種排斥多元的想法,其實表現了保守心態。德國現時的民間右翼組織PEGIDA抗拒阿拉伯移民,正好是這種想法的代表。
伊斯蘭與西方文化融合問題
按現時法國警方公布,襲擊調查工作牽涉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Molenbeek)。發動這類襲擊,很多都與已在歐洲長期生活的合法移民有關。他們受恐怖宗教組織感召,在自己國家發動襲擊。這一點便帶出第二個問題:伊斯蘭文化與所謂西方文化融合。
我們使用地理或宗教名字標示某種文化,只是其中一種區分,並未一定能合理把握整個衝突。如果用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的歷史階段區分,那就較能了解關鍵所在。雖然現代文化發源於歐洲,但斷不能把現代文化的意義就完全等同歐洲文化。稍為認識現代文化的人都會知道,現代文化最基本的觀念就是重視個體自由。在政治、經濟、科學、社會等不同層面,無一不尊重個體自由。這種觀念延伸至制度,以至日常生活,都是人類在啟蒙運動運用理性的成果。運用理性思維,否定神權世界,肯定人的價值,就是現代世界的一大特徵。
恐襲後保守心態瀰漫更廣
然而,伊斯蘭文化並非如此。雖然伊斯蘭文化內有開明改革者,但縱觀伊斯蘭文化仍然處於前現代階段。前現代的其中一種特色,便是宗教支配生活。前現代的歐洲便是基督教的神權世界,所有問題都用基督教神的觀念解釋,以至政治、社會都受神權觀念操控。伊斯蘭文化也有這種要求建立神權世界,強調宗教觀念支配生活、政治等。伊斯蘭文化也是前現代文化,建立神權世界的要求可以說是另一種反現代文化的保守心態。ISIS這類組織是建立神權世界的最極端代表,以對抗現代文化的形態出現,其他奉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都有這種保守傾向。
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碰頭,彼此的根本觀念自然衝突;觀念層面衝突的具體表現,便是生活層面種種亂象,以至恐怖襲擊。在歐洲內要解決這種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的衝突,還要兩方面落手,歐盟如何幫助伊斯蘭文化現代化,與伊斯蘭文化自身如何努力世俗化。但這兩方面的努力都未見得有如何明顯的成果。經過巴黎恐襲事件,歐洲的兩種不同類型的保守心態只會瀰漫得更廣,前現代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只會更嚴重。
作者是旅德學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