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看完《山河故人》,散場後自戲院離開,葉蒨文的《珍重》卻一直餘音裊裊,叫人回憶不斷。
《珍重》,是九十年代的時代產物,推出時正值九七前夕,小島醞釀移民潮,萬家燈火都在聽她唱:「他方天氣漸涼甞e途或有白雪飛鎅畢p能孆ㄦQ別離你」……十五年過去,人的離別從未停息。深秋午後與《珍重》的填詞人潘偉源見面,他同是《一生何求》、《蔓珠莎華》、《紅唇烈焰》、《愛的故事上集》的作詞人。
咖啡店外天色漸沉,這位向來低調的詞壇前輩罕有地步出家門,將昔日詞與今日情娓娓道來。
「歌詞如衣服,填詞人有兩種:有一種是賣成衣的,他賣牛仔褲,無論誰走過來,都會拿牛仔褲給你穿,他只有牛仔風格的衣服:牛仔褸、牛仔褲、牛仔裙……任君選擇;而另一種人是裁縫,他看你的身材、氣質,出席的場合,幫你設計,一針一線都找最適合你的……兩者各有各好。而我喜歡做裁縫。」
正值樂壇光輝 填詞緣起一《沙鷗》
一九七九年,潘偉源二十六歲,像現在的文藝青年,喜歡看小說,電影,會一點音樂。他在旺角一間中學任教,家住鰂魚涌,當年沒有地鐵,北角、鰂魚涌一塞車就是大半天,於是潘偉源搬到學校旁邊住,從此不用坐車,多一倍時間,學校教務漸漸上了軌道,他決定找點事打發時間。正好當時《星島日報》新開了一間錄音室,打算做唱片生意,名為「星島全音」,正登報招聘填詞人。潘偉源於是大膽寄了一首《虛名似水》過去,「提到這首歌都覺得醜,當時喜歡扮成熟,真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作新詞強說愁」。「星島全音」看完覺得不錯,找了他為方伊琪寫《沙鷗》,取材自小說 《天地一沙鷗》。自此他踏進詞壇,愈寫愈多,得獎無數。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曲中至少有一千四百首由他填詞,那是廣東話歌的火紅年代,他填詞的速度猶如曬相舖曬相,唱片公司一個電話打來,下午就要取詞,他才思如灌,從不詞窮,必定準時交貨。談到昔日輝煌,潘偉源搔了搔頭,不好意思地說:「但我現在六十二歲了。又光頭又白頭髮,早幾年去街市,我拖着兒子,街市裏的姐姐叫我阿叔,現在她們開始問我:『阿伯,你要什麼』,兒子現在不願跟我去街市了。」他說自己很老了,昔日詞人變成今天的肥阿伯,現在樂壇發生什麼事他完全不知,但說到自己的詞,他津津樂道。
直白大膽 屬於葉蒨文的《珍重》
他填的詞出了名量身而衣。他為形象百變的梅艷芳寫《紅唇烈焰》,為斯文小生陳百強寫《一生何求》,為柔情似水的鄺美雲寫《再坐一會》。就算一樣是離別的歌,他給林子祥寫的是含蓄婉約的《千億個夜晚》,給葉蒨文寫的卻是直截了當的《珍重》——一樣說分手,但男女間離別的情緒卻完全不同。《千億個夜晚》裏,林子祥在分別的前夕只是「再次看你一眼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