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比亞迪於2013年攜48輛純電動車e6雄心滿懷進入香港的士市場,稱冀兩年內將電動的士數字提升至3000部。惟事與願違,據本報查詢,當初落地的48台e6如今只剩9台,其餘已被全數退還或改裝成私家車。業界表示,政府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欠效率成為比亞迪發展本港的士市場的最大掣肘。
明報記者 尉奕陽
比亞迪在2013年4月率先租予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45部e6電動車,租期兩年。半年後,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亦在環保署「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下購入三台車。惟此後香港e6的士數量不增反降,商總會更在租約到期後退還比亞迪39輛。會長陳洲認為,充電時間長加上政府支持不夠,是令e6在香港不太適合做的士的主要原因。
的士商總會:e6不適合做港的士
陳洲表示,香港的士司機每更(每日有兩更)都要跑逾200公里,且新車使用一兩年後電池壽命會縮短,原本每更只需充一次電,現要用四小時充兩次,浪費好多「搵食」時間。他坦言,雖然比亞迪資助商會免除司機電費,但政府在香港許多地方並未建設充電設施,在商場停車場充電更要貼好多錢交停車費。
香港現時有22個充電站,共94個充電樁可供比亞迪e6充電,惟地點分佈不均,且不少於偏遠地區,難以應付司機「到處跑」的需求。比亞迪海外事業部市場總監李巍承認,這兩年香港充電設施一直不足,希望政府能給予進一步支持,比亞迪才有可能大力推廣新能源車。
比亞迪:政府須支持推廣
李巍表示,香港市場包含歐美、日本與內地等多種充電制式,在沒有統一標準情况,即使有充電樁也無法充電。西北區的士總會會長黃永忠亦表示,政府未對業界聲音足夠重視,而過去兩年的使用結果證明政府試驗「失敗」。
雖然政府於2011年3月成立「綠色運輸試驗基金」,惟去除有15宗自行撤銷申請案例後,至今僅有10輛電動的士獲批進行或籌備試驗。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直言,「基金」申請慢並存在諸多制約,且政府對電動車的整體支持政策存在偏差。
綠色基金申請慢 整體政策存偏差
吳坤成表示,政府對電動私家車免稅,卻忽視客流周專數更大的客運車。他質疑政府為何不將更多資金投入公共交通。「當年LPG(液化石油氣)的士成功,一是舊汽油車車齡長,另外就是政策支持。」(政府曾為每台LPG的士補貼4萬元)他表示司機本身歡迎電動的士,但在市場化的香港,沒有政策支持,車主便不會自行轉成電動車,因無法獲得商業回報。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