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果「出奇蛋」可以一次過滿足小朋友三個願望,那麼,在教育界,又有沒有一套教學法,可以一次過滿足教師三個願望呢?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的教師,便找到這隻「出奇蛋」!校方5年前引入「縱橫識辭計劃」,發現學生除了學會快速中文輸入法外,識字量更倍增,最重要的,是激發到他們自學的精神,絕對是一舉三得。
每逢小息、午飯時間,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下稱恩平小學)最熱鬧的地方,並非操場,也不是小賣部,而是電腦室。下課鐘聲響起,同學們便一個箭步跑去電腦室,隨即在電腦桌前化身成鍵盤小勇士,只見他們右手的指頭不停觸碰鍵盤上右方的數字鍵,每隔幾分鐘,又會傳來一遍吶喊歡呼聲。別誤會,這班學生不是在「打機」,他們只不過在練習「縱橫輸入法」!
取碼口訣當歌仔唱 易熟練
在整個「縱橫識辭計劃」中,縱橫輸入法是最主要的教學重點。它是一種中文輸入法,由本港著名實業家周忠繼研創,但有別於倉頡、速成,縱橫輸入法只以0至9共10個數目字編碼,完全不用觸碰其他鍵鈕。
恩平小學課程發展主任陶劍幗主任表示,對學生而言,縱橫輸入法比倉頡輸入法更易掌握,「以往,我們在小四的資訊科技堂會教倉頡輸入法,但坦白說,要學生背熟倉頡字母也不容易,所以最終能夠應用到、打到字的同學其實不多;2010年,我們在校監葉賜添博士(前香港培正中學校長)的鼓勵下,嘗試在倉頡以外,引入縱橫輸入法,並在二年級試教。由於縱橫有一套很易上口的取碼口訣,同學上堂是當歌仔念唱的,又有手勢來加深記憶,所以他們很快便記熟取碼原則,經驗告訴我們,至少有三分一的學生,最終都可以熟練地使用這套輸入法。」
另一神奇之處,就是學會這種輸入法後,可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閱讀能力,這亦是恩平小學教師當初引入的原意。中文科主任李雪琴老師解釋,縱橫是一套以詞組為基礎的中文輸入法,它的聯想字庫比倉頡、速成至少多數倍,當中有二字詞組、三字詞組、四字詞組及多字詞組,而透過軟件中的「看打」、「默打」、「選打」、「想打」等練習遊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識詞量,積累到更豐富的詞彙。
遊戲擴學生字庫 助寫作
李老師笑言﹕「同學們因為熟用縱橫輸入法,不斷『看打』、『默打』以中國古代經典編成的遊戲教材,例如唐詩、《弟子規》、《三字經》等,久而久之,對詞組、成語的敏感度也提高了很多,現在他們在應付試卷圈詞組的試題時,都做得快而準。」
陶主任更補充,早前有一名小四男生,在一篇250字的考試作文中,運用了最少15句以上的成語,令老師喜出望外,「以前表達開心情懷,同學們只識用『高興』,但現在,他們曉得用『不亦樂乎』,這些詞彙都未必是中文科課堂所教的,而是他們在縱橫輸入法的遊戲中見過、打過,就牢記了入腦袋」。
恩平小學這班鍵盤小勇士亦有一個特色,就是自發性很強,完全體現到自主學習的精神。陶主任說,打從計劃展開的第一天,老師也只是想學生學懂這種輸入法,但從沒有要求他們輸入的速度,想不到同學的鬥心很強,很喜歡自我挑戰,推動他們不斷利用課餘時間操練,甚至參加公開比賽。
她指出﹕「這真是『縱橫識辭計劃』帶給我們的另一驚喜,完全沒想到同學會這樣熱愛這種輸入法,甚至願意犧牲小息、放學看卡通片的時間,也要抽空去練習,這種學習成果,是每位老師最想見到的。」
文﹕沈雅詩
圖﹕陳淑安、受訪者提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