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五:中國年末外交大戲連台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4日 06:35
2015年11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赴菲律賓參加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回到北京的翌日,總理李克強就啟程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第18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18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10屆東亞峰會,並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習李二人如此密集的連續出訪令外界感到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突出的活力。


結束馬來西亞訪問後,李克強將「無縫銜接」地於24日到25日出席在內地蘇州舉行的第4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16+1)。之後,李克強還將接連招待捷克等3國總理訪華。據了解,這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議將有1位總統、14位總理參會,為歷次規模最大。其間,歐盟將作為觀察員首次受邀。


「大國是關鍵」的外交原則

進入今年第四季度以來,習近平10月下旬訪問英國獲得圓滿成功,而後,克羅地亞總統、荷蘭國王、德國總理、法國總統先後到訪中國,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逐漸加強,之前的9月份,習近平成功訪問美國,朝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邁出了堅實一步。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的一員,其領導人今年下半年先後與另外「四常」——美、俄、英、法4國領導人會面,形成了新的外交旋風。與大國攜手合作——「影響有影響力的國家」正是中國外交一個基本點,即「大國是關鍵」的外交原則。


「全方位,有側重」,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方針,在攜手大國的同時,中國更加重視與周邊的關係。


睦鄰外交取得進展

雖然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受到了美國和東盟的壓力,但有迹象表明中國的睦鄰外交正取得進展,習近平不久前訪問了越南和新加坡,赴菲律賓出席APEC會議,會見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之前,南海爭端各方均加入了亞投行,多個國家支持新絲路倡議,中國與韓國、泰國和緬甸加強了關係,並恢復了與日本的對話。


在習近平參加APEC會議期間,習在軍隊的主要助手范長龍和許其亮分別到訪了中國的鄰國——印度和俄羅斯。


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的內地學者指出,周邊外交與大國外交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周邊是各種矛盾的交匯點,首先中國要把自己周邊經營好,另一方面處理好大國關係有利於周邊關係,周邊很多事情都有大國的因素,尤其美國重返亞太後,周邊很多問題與之的聯繫更加緊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