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蔡若蓮:請聆聽幼師的心聲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5日 06:35
2015年1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歷時兩年的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於今年5月公布。觀乎整份報告,花了不少篇幅提及如何提升幼教質素,卻未有對症下藥地針對問題癥結——幼師工作待遇有問題。過去一段時間,筆者親身與多位幼師深談,了解幼教行業種種不為人知的辛酸。


工作沉重 身心俱疲

現今的幼師不易當,既要通曉繪畫唱歌,又要有創意,幾乎樣樣皆精。幼師不但全日上課無空堂,課餘也需預備教材教具、佈置課室,更要應付家長的投訴。全日制幼師的工作量就更加沉重,一般而言每天工作10小時。即使是暑假,幼師亦只得一星期左右的休息,其餘時間要回校準備新學年的來臨。


有新入職的長全日幼師表示,開學後大小瑣事排山倒海地撲面而來,既要應付日常教學,又要負責開放日、旅行等活動,有人甚至入職個多月也沒放過一天假。不少在全日制幼稚園工作的幼師表示,現時請校工甚為困難,在校工缺人時,幼師甚至需在學生午睡時幫手開牀、課室桌椅搬搬抬抬等體力勞動也得幫上一把。當幼師,吃的不止是腦力。


由於工作時間太長,薪酬待遇卻欠佳,長全日的人手流失嚴重。有資深幼師表示,這些年來,她負責帶新入職幼師熟習工作,但不少新人一個學年後便捱不下去,剛上手便離職,補一個新人又得重新培訓。人去人來,作為資深舊人,她的工作負擔無端加重。


幼師工作本來就繁重,再加上公餘要抽空進修增值,留給家人的時間寥寥無幾。不少已婚幼師反映,平日教學花時間照顧他人的幼童,自己的幼孩卻離多聚少,無奈之極。


進修增值 未獲肯定

幼師儘管默默耕耘,卻未有得到應有的專業肯定。很多年輕幼師已持有幼兒教育學位,甚至碩士學位。對教育的貢獻,乃至能力、學歷等方面都不遜於中小學教師,可是待遇卻差天共地。由於欠缺薪級表,幼師薪酬猶如「海鮮價」,不少資深幼師的收入反而低於新入職教師,年資與薪酬不成正比。其中有幼師入行快20年了,輾轉於多間幼稚園任教,後來更兼讀完成幼兒教育學位,但薪酬僅僅高新入職幼師那麼的一丁點。


說到進修,行內幼師進修情况相當普遍。即使修讀各類證書課程沒有得到政府資助,幼師仍毫無怨言地自掏腰包於公餘進修,為的是提升專業能力,回應社會對高質素幼兒教育的要求。很可惜,當幼師的資歷提升後,薪酬待遇卻沒有相應提升。在香港現有的營運模式下,幼稚園普遍規模不大,一校之內晉升機會有限,即使持有碩士學位,亦未必有機會升為主任。不少同工反映,她們進修的付出沒得到合理肯定,感覺自己不受尊重,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教學年資 不獲承認

此外,現時幼師轉校時年資不獲承認。很多幼師反映,教學工作貴在長時間累積,經驗十分重要。可是幼師轉校薪金從頭計起,是變相的被迫減薪,這行規不尊重經驗,也對資深幼師不公平。有資深幼師表示,婚後另組家庭,本想轉職至附近的幼稚園,但想到要放棄多年辛苦累積的教學年資,只好打消念頭。


亦有幼師希望轉換新環境,見識不同的教學方法,擴闊視野,無奈因擔心被新校壓價,只好繼續留在原校工作。有任教幼師師訓課程的大學導師認為,近年政府不斷要求幼師團隊專業化,卻在運作機制上否定教學經驗,豈非自相矛盾?觀乎社會上的專業人士,如醫生、社工等,薪酬也不會因轉工而由頭計起。


出於行業生態環境之不合理,令一眾幼師身心俱疲,滿腔熱誠已悄悄地消磨殆盡。有幼師眼見待遇欠佳,晉升無門,寧願年年轉校,只求減低工作壓力。不少資深同工心灰意冷下明言反對自己子女入行,以免重蹈覆轍。而現職幼師又有多少人因前景不明而打算離職呢?人才流失是任何行業衰敗的主要原因。


幼師行業留不住人才,令「人之初」的幼教質素勢必下降,其影響及代價,將由整個社會共同承擔。寄望政府在制訂幼師政策時,多聆聽前線幼師來自實踐的意見,從根本入手改善幼師工作環境。而當務之急是要讓同工看見未來,以秀麗前景吸引人才留任,合力打造本地高質素的幼兒教育。


作者是幼師薪酬關注組召集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