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旅行家(一)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5日 06:35
2015年1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才說不喜歡旅行,今期又寫旅行。今年其中一枚矚目新表是積家的Geophysic Universal Time,既有跳秒,還有世界時間顯示。除了World Time表面上通常都有世界地圖圖案,其實過去不少經典款式都以地圖作為表面設計,江詩丹頓昔日有Mercator和Tribute To Great Explorers,今天伯爵的Emperador Coussin有一款Lune Astronomique,芝柏都有Chamber of Wonders,表面上都是世界地圖。剛去過佛羅倫斯參觀伽利略博物館,地圖製作在以前可是一門高深科學。昔日要探索世界就等如今天我們要窺探宇宙一樣,都是神秘莫測,都大開眼界。我以下所寫的,其實只是維基資料大雜燴,但一次過看,一次過再溫習一下什麼才叫大旅行家吧。


最早的「旅行」:出使和征討

最早的旅行家應該是阿歷山大帝,因為他的鐵蹄由希臘起步,曾遠至埃及,甚至去到印度,在公元前334年他已經打到去波斯,即去到小亞細亞,也即是現在的土耳其。之後再想攻陷印度但不成功,回到巴比倫,即現在的伊拉克,並死在當地,終年才33歲。


而我國最早的旅行家,應該是張騫(公元前164-114年),只活了五十載,西漢時期人,25歲就被漢武帝委派出使西域,由甘肅(昔日的隴西)出發往烏茲別克,惜被匈奴俘虜,但好彩沒被殺,還跟匈奴人娶妻生子。10年後才成功逃脫,由今新疆吐魯番盆地穿過整個新疆,翻越帕米爾高原(舊稱葱嶺),到達大宛,亦即是現在烏茲別克附近,這裏離原來的甘肅有6000公里之遙。6000公里今天坐噴射客機大概就要飛8個小時,當年張騫就花了10年,到36歲才開始啟程回國。這次好一點,只花了兩年,公元前126年終於回到長安(今西安)。出發時有100人,回去時就只得兩個。而他所走的路線,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絲綢之路」。


玄奘創「印度」 填歷史空白

接下來就輪到唐僧玄奘(602-664年)出場。原名陳褘,小時家貧,寄住寺院,熟讀佛經,13歲就剃度出家,25歲已在國內四處講學,但有感不同地方不同人所解釋的經學時有出入,遂希望到天竺(即印度)求法,但因拿不到朝廷所發的通行證,毅然偷渡出境,那時他才27歲。去到高昌(在今新疆境內),得高昌王禮遇。離開高昌,穿過帕米爾高原,不知有沒有遇到白骨精和牛魔王,但就肯定重重險阻,幸最終到達印度。在印度獃了逾10年,643年開始啟程回國,帶着657部佛經,花了兩年,645年回到長安,得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接見。他回來後除了譯經,也跟弟子吹水,講一下西域見聞,門人就幫他筆錄,寫成《大唐西域記》。646年成書,記載了他那19年在西遊之行中的所見所聞。原來當時由中原到新疆到印度,途經竟達140多個國家,盡記不同國家的氣候、物產、政治、宗教、文字、教育、刑法、禮儀、賦稅和風俗。「印度」一詞也是由他而來,因印度古史資料不詳,該書對研究印度歷史極具參考價值。


可以叫成吉思汗做中國人

接着我們都是循着東方人的足迹,你也可以叫他做中國人,他就是成吉思汗。詳細就不述了,他統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也滅了花剌子模(即今天烏茲別克和哈薩克附近)。單以他搶來的版圖,還不足跟亞歷山大帝所開拓的大。


不過其後人踏着他的步伐西征東討,吞金滅宋後,元軍的鐵蹄更去到東歐。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是1219至1223年間,當時只去到中亞細亞,去到阿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1236至1242年的第二次西征由其子窩闊台發起,去到保加利亞、匈牙利、奧地利和南斯拉夫,甚至打到意大利的威尼斯。第三次西征則在1256至1260年間,之前已經收服中亞和東歐,所以這次所攻伐的主要都是當時那些在今天中東阿拉伯國家所在地的細小國家。


文﹕佘宗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