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溫總出人意表突訪德國,當然是應德國總理默克爾之邀,雖然雙方會面後的聯合公報充滿套話,了無新意,但默克爾不惜放棄峰會閉幕禮,溫總不顧舟車勞頓,兩人密晤兩小時,不會只作泛泛交談。外間也許將焦點集中在人民幣匯率,但其實,歐債安排才是默克爾和溫家寶要談的當務之急。
中國雪中送炭 德國感激
溫總在今次歐洲之行的首站希臘,就高調宣布會購買希臘國債,眾所周知,希臘作為歐債風波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溫總的這一表態是極具象徵意義的。而在整個歐債風波中,德國已成中流砥柱,但風波的擴大卻令德國不勝負荷,有些力不從心。所以溫總積極認購歐債的表態,令默克爾視為雪中送炭,不排除特邀溫總促膝長談,敦促中國繼續認購接下去要發行愛爾蘭、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國債。
增加談判籌碼 一舉數得
在金融海嘯之後,德國算是先進國家之中最先復蘇的,但其中與中國的雪中送炭也不無關係,今年頭5個月,德國對華出口增長了55%,約相當於對歐元區出口增速的6倍。德國經濟支柱──機械產品來說,中國去年取代美國成為其最大的出口市場,其出口產品中約有10.2%進入中國,而出口美國的只有7.2%。
在歐美市場一派蕭條下,中國市場成了德國經濟的「大救星」,如此就不難理解默克爾高規格接待溫總的原因了。
對中國來說,購買歐債既可分散購買美國國債的投資風險,又可作為對歐談判的籌碼,加上與歐方債務國的協商,可以爭取較好的入市條件,是一舉數得之舉。因此,今日在與歐盟領袖的峰會上,無論枱面上的議題是人民幣匯率,還是人權問題,相信溫總都可胸有成竹,從容應對。
最後,相較於中德總理的「古堡餐敘」,溫家寶與菅直人日前的「走廊外交」,令人感覺中國外交似乎頗有古時「近攻遠交」之風。
孫嘉業
回應 (0)